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鄉村理髮

朱凡石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理髮是每個人的必須要乾的活。現在理髮店到處都是,但還是懷念鄉村趕集理髮的情景。

記得小時候,早早起來,粘在父母后面,趕到露天理髮的地方。遠遠望去,幾排理髮師整齊地排列著,理髮的顧客坐在小板凳上。大家有聲有笑,講述著最近發生的故事,時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雖說是理髮,不如說大家在梳理工作生活的軼事,真有點談古論今、東西南北中的味道。當然,顧客都是各找各的理髮師,熟悉的都成了朋友。

其實,理髮也是生活的享受,大樹陰涼下,談點稀奇古怪的事,當然也免不了東家長西家短。所以,當地最新的新聞往往在這裡可以瞭解個大概。除此之外,理髮師為吸引顧客,很注重服務質量和服務細節,修理完頭髮後,還把脖子後、臉上的毛毛颳得乾乾淨淨,有的甚至給輕輕按摩。吸吮著天地的清新的空氣,津津有味地聊著天,真是一番享受。記得有幾個理髮師,為了吸引顧客,還會唱上幾曲當地戲曲,博得眾人一片喝彩。由於大家太熟了,有時,顧客沒按時來理髮,理髮師還唸叨幾句,問問情況。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慢慢,理髮店多起來,但年紀大的還是喜歡來露天場地來趕集理髮,除了價格便宜,估計老人們很喜歡這種氛圍。當年,我外祖父九十多了,還走上四五里路,到集市上來理髮。後來,由於年齡太大,不能趕集理髮。當年熟悉外祖父的理髮師還經常打聽。說起來,外祖父是走南闖北的人,年輕時,在東北大財主家當裁縫。後來由於抗日戰爭,被趕到流浪了朝鮮六七年,後來做輪船,到了青島,過了一年多才趕回山東老家,路上的盤纏也被搶光了,是要著飯一步一步走回老家沂蒙山區 的。外祖父脾氣好得很,很寬容,從記事起就沒見他和別人吵過架,喝了一輩子的酒,總是很有節制,從未喝醉過,即使喝大了,也不走樣,文質彬彬,從未失過態,加上又會講過去的故事,很受理發師們的歡迎。理髮師們對他的印象很深刻,都很尊重他,大家也會圍攏過來,聽聽過去的故事。老人們簡直把這裡當做了休閒娛樂的場所。當年,我兒時的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從這裡聽到並印在腦海裡的。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時光荏苒,當年的大集市理髮場所已成為歷史,但溫馨的記憶一直抹不去。最近,參加沂蒙雷鋒愛心團志願理髮服務,大家一致認為,到農村給老人免費理髮最好。於是,週六的上午,和幾個當地的雷鋒開著車,到費縣北部鄉村理髮。剛開始,老百姓不相信理髮是免費的,但總有好奇的老人。我們保證是絕對的免費,而且沒有其他附加條件,加上義工們態度誠懇,服務周到。慢慢人就多起來,而且是交口相傳,大概理了幾十位。慢慢大家話匣子打開了,都在感慨社會好,好人多。有的甚至把老人用三輪車拉過來理髮。這時,兒時的集市理髮的情景浮現在面前。我是很享受這種大家說說笑笑、怡然自樂的氛圍,因為大家都發自內心的真誠,都在講述自己遇到的好聽的故事,一片其樂融融的情景。

理髮是小事,但卻有情趣、有快樂、有收穫。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鄉村理髮的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