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3)

延安凸現“中石油”

2015年的夏季,應北京電視臺書香北京讀書季活動的邀請,筆者到北京熱力集團開設講座,其間與該公司幾位工程師做了簡短的交流。今天的北京熱力集團公司,在為首都若干企業和機關單位,居民提供服務,他們使用的主要能源為天然氣,來自於陝北的慶長油田。聽他們介紹到此處,筆者童心大起,問了一個問題,說各位可知道慶長油田的天然氣是誰發現的嗎?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3)

幾位工程師可能對這個話題不太熟悉,有一位猶豫了一下問道,難道不是中石油嗎?

答案是八路軍,抗戰時候發現的。雖然近年來流行穿越小說,但如果在抗戰時期的延安出現中石油的標記,仍然會讓人覺得十分抓狂。但抗戰中盟軍記者的確在陝北拍到了從鑽探到煉製到運輸,相當完整的石油工業照片。

在很多照片中,我們都能看到延安的早期煉油設備,用兩口大鍋扣在一起組成,加熱下方大鍋,產生的熱量讓石油發生蒸發,上方大鍋上打孔,收集凝結的油流。至於產生的是煤油還是汽油,怎樣分辨,則全憑工人的鼻子......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3)

這大概是世界石油工業中最原始的儀器了。如果你懷疑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或者懷疑這批所謂老照片可能是假造的,那麼有一些照片可能會讓你疑竇頓消。毫無疑問,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延安的人們對於工業是充滿好奇的,特別是後來身居農業部部長的王震旅長。福爾曼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的這位“朋友”在作戰以外的出色見識。一次,美軍觀察組從飛機上卸下一臺輕便馬達,對這樣一臺當地罕見的奇怪機器,除了小孩子以外,王震這位戰將也看得興致勃勃,於是美國記者便拍下了王旅長看馬達的一幕情景。

按照檔案記載,王震將軍對於陝北油田的開發是有卓越貢獻的,他曾經為延長油田提供了一門日本山炮,而延長油田正是慶長油田的一部分......

開油田怎麼還會用到日本山炮呢?!讓我們細細追尋一下八路軍在陝北開發油氣田的經過。石油工業被視為一個國家近代化的象徵,那麼地處邊遠的陝北,八路軍是怎麼搞起石油工業來的呢?陝北的石油工業起源於1905年,倒不是八路軍的創造,那時候別說八路軍,連紅軍都還沒成立呢。

延安有石油的記錄,可以上溯到很久以前,東漢班固的《漢書》和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中都有提及,元代的《元一統志》中記錄:“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並治六畜疥癬,歲納壹佰壹拾斤。”延長縣作協主席張思明介紹:“相傳清朝以前,延河邊的石縫裡就有油花冒出來,老百姓把那叫做‘黑水子’,時間久了人們發現這種液體有很多實用的效果,不僅可以點燈照明,還可以外敷治療牲口的癬瘡。”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3)

最初想到辦石油工業的是幾個官員,1904年10月,延長知縣佘元章通過陝西巡撫曹鴻勳奏請朝廷試辦“延長石油”。1905年清政府撥屯墾經費八萬兩為開辦資金,指定候補知縣洪寅為“總辦”,籌辦起了“延長石油官廠”。

因為延長油田的石油自然滲出,樣品採集很是容易。這位縣令老爺洪寅著人準備了若干原油樣品,到湖北漢口請當地的日本工程師化驗,化驗結果認為延長的油質“勝於東洋,能敵美產”。這一結論讓陝北官員們大為振奮,負責驗證石油品質的日本技師被聘請來延長,主持鑽探和開採石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