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漫談:教育督導的改變

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說:“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係的方法。”

在大數據浪潮的推動下人民對教育的發展與運作有了更多的認識,這就使得人民對與充分而有效參與教育治理提出了硬性的需要,這就使得教育督導的形勢和內容不得不進行改變。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教育治理,這不僅僅需要制度的認可,更需要有效的信息數據支撐。信息數據獲取的是否充裕以及獲取的信息是否及時,在一定意義上會使得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教育治理的意願愈發強烈,同時進一步的擴展參與人群,大數據使得人民參與教育的渠道和思路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教育督導也因為職能、範圍、任務等,具備了更加獨特和強大的數據優勢,教育督導不僅應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教育治理的重要平臺,而且應當保證為此提供最為有利的大數據支持。

現今,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民對教育督導提出了政務公開和數據開放的需要。透明、公開、公平、公正是現代法治政府的基本價值理念之一。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也多次提到,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現如今伴隨著社會主義和民主政治的發展,人民要求對包括教育督導在內的相關政務進行公開,這不僅僅是是對我國政府的教育工作進行民主監督的需要,同時也是對中國的教育督導機構和一線督導人員依法履責、切實履責、敢於並善於監督進行民主監督的需要。現如今人民需要教育督導開放數據幫助他們區分真假、辨別是非。而現如今的教育督導數據庫建設為未來教育督導政務公開和數據開放提供了可能。

大數據時代為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導科學化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同時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要深入完善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導的科學化就需要更多地運用全數據進行處理,如何將抽樣方法所不能避免的缺陷降到最低,這還需要通過大數據對教育政策的實施和學校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讓大數據對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趨勢進行精準預測,促進國家實行公共教育事務,達到“提前治理”和“精準治理”的要求,這也便於及早預防可能的教育風險,及早化解學校工作可能遭遇的困難與障礙。隨著大數據使用的逐步深入教育督導能夠協助政府教育決策的基礎從“樣本數據”轉變為“全體數據”,從而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時期教育治理機制,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為政府教育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進步產生極大的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