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爲何武松卻沒有?

水滸傳裡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外號,如豹子頭林沖、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青面獸楊志、智多星吳用......似乎水滸好漢一百零八個裡除一人外每一個人都有較為響徹的外號,而在書中即使是一筆帶過的小角色也都有一個較為順耳的外號,可偏偏唯獨武松只有“行者武松”這一併不響亮的外號。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要知道武松可是施耐庵著重下筆墨的一個英雄人物,他的事蹟無一不令人熟知,三碗不過崗豪飲十八碗、景崗山打虎、殺嫂報仇、血濺鴛鴦樓等等,一系列英雄事蹟卻只落個“行者武松”一個小小稱號。行者是佛家用詞,意思是帶發苦修的僧人,而武松也只是因為偶然撿到了一位頭陀遺物,才被送了這樣一個行者外號。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作為水滸的重要角色之一,施耐庵不可能是由於疏忽漏考慮了這一點,所以小編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可以解釋。

其一,可能是由於武松在梁山的功績並不是十分的顯赫,因為武松是一個草根出生,沒有顯赫的家門,也沒有名號響亮的祖先前輩,所以是沒有受過正統的武藝指導,空有威武相貌和超乎常人力氣。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要知道在水滸的那個年代,戰爭裡最重要的還是要屬馬戰和水戰的,而梁山上的步兵統領有如此之多,就拿魯智深來說,也是隻有一個較為響亮的花和尚外號的,可見其難。另一方面,上梁山的或多或少都替梁山做過強盜小偷一般的下三濫事情,可能是施耐庵為了將武松和梁山其他眾人區分開,進一步突出他的形象。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其二,武松的地位在水滸傳中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沒了武松,水滸傳就少了一大部分的血性,武松所做過的事情無一不是每個看水滸的人內心所向往,他所表現出的是在那個年代裡人人所向往的江湖。施耐庵生平大部分時間是在做隱士,那個年代的隱士作風是瀟灑不羈,萬事隨心的, 而武松身上這種義字當頭,替兄殺人報仇的血性正是施耐庵心中的外現。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其三,武松的事蹟可能在施耐庵看來太過精彩,武松打虎、替兄殺人報仇、快活林、十字坡無一不成為水滸中使人廣為流傳的事蹟。可以說他已經成為水滸那一代江湖的代表,他就像是水滸中“義氣”和“血性”的化身形象,因此可能對於他而言,沒有外號可能就相當於是一座“無字碑”。就像有些人或事在所有人眼裡已經代表了某種意義,所以沒有外號對武松而言更像是施耐庵對這一形象的滿意。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我們細看水滸,會發現在梁山招安後,被朝廷派去征戰四方,似乎唯獨武松從未做過任何先鋒,也就沒有那麼多顯露本領和性情的機會。雖然宋江本人很是器重他,甚至在戰爭結束後,勸說武松歸朝受封。可是似乎武松只適合江湖,那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瀟灑日子再也只是存於武松的心中。或許‘‘行者’’這個稱號才是最適合武松的,畢竟行者的那一段日子才是最能使武松敢愛敢恨的,也是隻有“行者武松”這一稱號最適合他。

水滸傳中,每個將領都有厲害的外號,為何武松卻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