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每個城市的角落裡都散佈著無數

規模不一的舊貨市場

和博物館一樣濃縮歲月

只不過更樸素也更凌亂美

北京有潘家園,重慶是董家溪

成都的舊貨市場

東三環邊上、十陵客運站對面的

亮佳鴻華可以撐起門面

裡面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和冷暖自知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簡易,巨大,鋼條焊接成的市場廣告牌,和剛一進去看到的那些東西一樣,透露著相互契合的廉價和意料之中的繁榮。

但這裡的東西有多豐富,也就意味著曾經有多少個滿懷夢想、富麗堂皇的住宅、酒店、髮廊……變得衰落。這種惆悵的味道,從一踏進舊貨市場就向我撲面而來。

或許,他們只是升級淘汰。那些佈滿灰塵、款式老舊、價格低廉的物品,輾轉到達店主的手裡,在清洗之後,又將為新的擁有者帶來些許光亮,成為他們心滿意足的開始。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小市民的買貨和文青的淘貨,在舊貨市場從來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心境。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舊空調,舊沙發,舊餐桌,舊的髮廊三色轉燈和洗頭椅……巨大的幾個大棚裡分門別類,矮牆和木板隔出各是各的攤位。掉漆的貨車運來新一批的發黃空調外機,中年大叔和大姐,正在擦拭的雙開門冰箱很快又將填補店內的空缺,等待被誰選中。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一位大哥選中一臺舊電視,老闆又強調了一句,“現場告,拿回去之後壞了不能換哦。”盡頭那一排的舊木地板店,店主之間叨叨,今天上午還沒開張。

中國人還是不太習慣購買舊的家電傢俱,除非是配備給自己將要出租的房子。或者在外租房,寄人籬下的人自己要置辦點簡單東西。不太富有,大量這類群體存在的現實造就了舊貨市場的繁榮。

一家回收酒店舊物的店鋪,在羅列了一堆自己要收購的物品後,乾脆直接霸氣喊出了“收一切舊東西”的slogan。

成堆的舊床單舊鋪蓋,還有那些成堆的上下鐵床,自離開學校就不曾睡過,大概也就只有那些建築工地和包吃包住的餐館才會購置,他們就在你身邊你看不見的地方。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各行各業小生意生產資料的添置,從二手市場開始當然最好。以低廉的價格挑中心怡的物品,從而開始擺攤開店。

做餐飲煮麵的大桶鍋,烤串的爐子,成堆的瓷碗……終於猜出,曾經壩壩宴上和小餐館裡的白色瓷碗很可能就是從這裡而來。

那些連鎖火鍋店標配的模式化的桌子椅子,雜亂地堆在一起,和隔壁蒙灰的水晶吊燈、裝飾石柱擠在一起,想了半天也實在不知道誰會繼續買走。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就那麼堆在那裡吧,反正,大概也不要飯錢。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舊舊的市場,稍微收拾得規整些的店會立馬在鴻華變得醒目。

進大門右手邊最靠近裡邊的一家創意老傢俱大型倉庫,招牌還是老舊的藍白燈箱布,一排木結構的裝飾,幾扇窗子特別,好奇心催促人走進去看看。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工廠就在附近,這家店面算是成了工木刻的展廳。開了大概兩年,前幾天才翻新得差不多重新開門營業,算是被我遇到了。

桌子板凳改成的地板,牆還是當初的白牆,靠裡面的屋頂,竹蓆成了吊頂。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店裡一股濃郁的古風味道,新的老的木材,原色和紅漆構成了主色調,木質的隔斷和窗花分割成幾塊區域,每走一步都覺得琳琅滿目、極具特色。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手工木質、竹編的燈具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細細打磨過的樹皮沙發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花瓶,也是木質的,插著乾花點綴恰到好處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那些傢俱,說不上是清代的款式還是民國的。老料新做或者新料做舊,眼緣到了,喜歡就好。

參考借鑑國外的做法,舊物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一張木沙發,店主說是幾種老傢俱拆了又重新拼成的,那些帶花紋的格子,是從老的木床上拆下來的,再重新做成的框。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老櫃子上的一層單獨拆了出來,加上鋼筋的四條腿,成了復古味道的電視櫃。一個老外喜歡,前陣買了幾件要運回美國。

幾款收購來的舊椅子,還是原來的模樣,只不過全部拆散開再按照老的方法加固拼起來,依舊沒有釘子,不搖不晃,隨便坐。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工序更加繁瑣,人工更為費錢,一兩千多一把的椅子,比舊貨市場的那些別的舊物更加昂貴。

顯眼的紅色高背椅子,小龍坎買過幾把。更多的那些家居,是要被賣到諸如三聖鄉的民宿,四姑娘山的酒店裡……全國各地都是買家,大概算是真正增加了價值。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舊舊的老味道,但鴻華絕大多老傢俱店還是那種緊緊湊湊、隨意堆放。這也是第一眼就打動人的特別。

剛剛拂去灰塵清洗過的小桌子小箱子,價格不過一兩百。據說洪河的舊貨市場都是從這裡來選貨,再賺取差價。層層堆疊起來的椅子,看起來似乎也沒那麼值錢。

在其中淘貨是小清新文藝青年的樂趣,總覺得翻開一個木箱子,裡面大概藏著一個如海角七號般浪漫的故事。一個遊戲機,一個鬧鐘都是懷念的曾經。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這是時間賦予出來的浪漫色彩。

角落裡,歲月共和國的牌匾被層層遮擋,鳥籠陶罐夾雜其中,無序也有序。踏進倉庫,老木頭的溼潤味道和透明瓦片下照射下來的陽光,都一樣讓人印象深刻。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漂浮的灰塵在陽光下凝聚成一束,猶如時光通道將人拉回到幾十年前的某間大禮堂舊電影院。那些檯燈和風扇,不知還能不能工作……

或許他們所有新的工作就是成為復古的裝飾。

東三環的這裡堆放著半個成都的瑣碎日常

……

每個逛舊貨市場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物品新的價值在挑選和發現中找到,這大概才是舊貨市場真正源源不斷的活力吧。

無關價值只論喜歡。

他們或許像周圍的低矮棚戶一樣無序,但還是充滿對生活的熱烈追求。就像角落裡絲瓜的藤條,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往高處纏繞,並且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