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國產晶片麒麟系列還需要多久才能趕上高通,超過蘋果?

東方德古拉


我認為今年8月31日華為發佈麒麟980的時候,麒麟系列就已經基本上追上了高通驍龍,但離蘋果還有不小的差距。

配置方面麒麟980的CPU將採用ARM A76 x 4 + A55 x 4八核架構,跑分達到驚人的35萬。講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說麒麟980用的還是ARM升級版的公版架構,跑分上肯定比不上2019年將要發佈的自主架構高通驍龍855。但我認為單從跑分的角度去討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手機最後還是用的,相比起來用戶打開APP的使用體驗更為重要。

之前麒麟970芯片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的Mali-G72 12核GPU相比高通的Adreno 630 GPU在性能上毫無優勢,甚至可以說是被吊打。但自從上個月華為推出GPU Turbo以後這個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經過優化的麒麟970不僅在性能上最高提升了60%,同時在功耗上降低了30%。可以說,有了GPU Turbo的麒麟970在遊戲體驗上雖然還和驍龍845略有差距,但基本上已經可以正面PK了。

而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即將推出的華為麒麟980將會使用新一代的自研GPU,其硬件性能約為驍龍845所搭載的Adreno 630的1.5倍,並且在NPU方面將使用新一代寒武紀1M芯片,其運算能力達到麒麟970的10倍。

GPU的短板一旦補上,採用7nm工藝的麒麟980不敢說超越驍龍855,但至少碾壓845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高通也將在不久後爭鋒相對地推出Adreno Turbo優化技術,但從總體上來看,華為發佈麒麟980以後在整體上已經基本追平了高通驍龍系列,進入相互領先的階段。

至於蘋果的A系列芯片,麒麟還是有不小差距的。還是以使用體驗為標準,即使麒麟芯片在硬件上追平了,安卓系統的整體流暢度還是要差iOS一截。而麒麟的唯一優勢在於集成了自主研發的基帶芯片,比起需要外掛基帶的A系列芯片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亮點。


高挺觀點


華為國產芯片麒麟系列還需要多久才能趕上高通,超過蘋果?

有人說華為要十年才能趕上高通!這聽著有點刺耳,卻有著一定的原因。在華為發佈了GPU turbo兩個多月的時間,高通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狙擊華為了。華為4年磨一劍,高通2個月就完成Adreno Turbo技術的研究!高通該多強大?

4年磨一劍

GPU turbo是華為四年的研究和打磨,確實它從六月份開始就刷新了我們對麒麟處理器遊戲不足的疑惑。

在GPU turbo上,圖形處理能力提升了60%,這個數字我們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好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大進步!

我們在欣喜中認為華為要靠這個技術迅速崛起。很快將改變處理器在高通和蘋果的壓迫下的窘境!

但是……

2個月的Adreno Turbo技術

8月2日,高通即將發佈Adreno Turbo技術,這項技術誰都能看出來,是為了狙擊華為GPU turbo而出現的,我們不難看出,只要高通的turbo一出現,肯定會對華為產生一定影響!

這不是抄襲和侵犯專利!

不過,高通打了一個好牌,在上海遊戲交流會。同樣命名turbo,這不自然的讓我們聯想到華為的GPU turbo,而且由於華為麒麟處理器只服務於華為,所以對於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來說,高通這款將提升6.7.8的技術將會是極有攻擊性的!

蘋果和高通,很難超越!但是,不是不可以!

9月蘋果秋季發佈會還有2個月左右,蘋果的A12芯片到底有多強,本來蘋果在遊戲性能上就要超越高通和麒麟,如果蘋果也要來個GPU turbo,那麼……

10年可能對於華為來說太長,我們看到華為麒麟發展年數底,積累在逐漸提升,所以,未來我們肯定可以超越,但是會有漫長的時間!

總結

我相信有著大批優秀人才的華為,不會比蘋果和高通差,我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未來我們會更好。


LeoGo科技


華為,中華有為,做為國內唯一設計高端手機芯片的企業,華為已經成為了愛國的代名詞,華為手機麒麟芯片目前取得的成績還是值得讚歎的,手機芯片從無到有,發展一路艱辛,但更多是華為人的一路堅持,手機銷量目前已經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二手機制造廠商。就其手機芯片來說,目前和高通的性能基本已經接近,特別是麒麟970的發佈,第一次引入了AL技術,更是手機的一大創舉。領先了高通的處理器,但是就目前蘋果處理器,特別是單核性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但是就平常使用來說,特別是遊戲性能,麒麟芯片的gpu還是和高通有所差距,這是需要正視的,同時相信未來麒麟芯片一定會有所改善的。下面我就比較一下這幾家的高端芯片。

麒麟970:華為麒麟970首次集成NPU採用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相較於四個Cortex-A73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麒麟970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這意味著,麒麟970芯片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計算任務。例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麒麟970創新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利用最高能效的異構計算架構來最大發揮CPU/GPU/ISP/DSP/NPU的性能,同時首次集成NPU專用硬件處理單元,其加速性能和能效比大幅優於CPU和GPU.這次麒麟970依然內置了八核CPU,與上一代麒麟960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在GPU上,麒麟970則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佈的Mali-G72架構,性能較Mali-G71有所提升,此外,在核心數上,麒麟970的GPU也從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

A11:,擁有六核心,採用異構多處理(HMP)和自研發GPU。其中,六個內核由兩個高性能內核(代號為Monsoon)和四個節能內核(代號為Mistral)組成,能同時用所有核心進行工作。比上一代A10分開工作的高性能核心集群和高效能核心集群更加出色。

蘋果聲稱這兩個高性能內核比A10內核快25%,而四個高效能核心比A10的節能核心快了70%。工藝方面,A11採用臺積電的10納米制造工藝,芯片包含43億個晶體管。尺寸為89.23平方毫米,比A10小30%。

高通835:驍龍835的主頻為1.9GHz+2.45GHz,並採用八核設計。驍龍835將採用10nm八核心設計,大小核均為Kryo280架構,大核心頻率2.45GHz,大核心簇帶有2MB的L2 Cache,小核心頻率1.9GHz,小核心簇帶有1MB的L2 Cache,GPU為Adreno 540@670MHz,相比上代性能提升25%,支持4K屏、UFS 2.1、雙攝以及LPDDR4x四通道內存,整合了Cat.16基帶。

總的來看這3種高端芯片性能差距不大,用戶體驗上可能蘋果的會好一點


數碼快資訊


麒麟VS驍龍

華為為什麼要做芯片?就是為了擺脫高通和聯發科的束縛,高通驍龍最新的芯片,誰都要搶著首發,需求不夠,輪到華為還遠著呢;降低自己的成本,再者說我研製出一個芯片也是給國人長臉,給自己找存在感,自己的芯片想怎麼玩怎麼裝機都可以。那麼究竟華為的芯片和高通的芯片孰強孰弱,下面給出對比以及分析:

架構:架構是佔首要位置的,現在旗艦芯片諸如驍龍835,蘋果A11架構都是自主的,只有華為的麒麟芯片是公版架構(還有聯發科),自主架構是百分比完勝公版架構,前者是深度優化定製,本身的研發的成本也是高的。

GPU:華為用的是ARM公版GPU,高通是從AMD手裡收購的ADRENO,而高通也會優化GPU,但是華為則不會(只會整合Soc)。公版的GPU誰都可以用,三星能夠優化設計公版GPU,但是華為就不會,這一點堪稱完敗。

總線:麒麟950用的是ARM公版的總線架構,然而它的內存DDR4還不如聯發科的DDR3,就是因為總線架構,有多層線,處理效率低下,所以麒麟950的內存水平沒有達到DDR4,而高通,聯發科用的總線都是自己深度定製的,內存速度都很強。

基帶:基帶上來說,高通絕壁算得上龍頭,蘋果都要外掛高通的基帶,聯發科和威盛合作,也是再前幾年才有了全網通的基帶,麒麟9基帶是CAT12,而高通835則是支持CAT16。

總結

差距還是有的,但是如果華為依然是”似懂非懂“的態度,不去認真研發麒麟芯片,要和高通專業的去比,無論是態度和做工,這種差距不會越來越小,而會越來越大。


數碼新評


華為芯片麒麟系列還需要多久才能趕上高通?

不好意思!華為最新的麒麟970系列已經超過了高通的835處理器了!



在最新的魯大師跑分評比裡面麒麟970芯片以總分118758分排名第一,第二的是高通驍龍的835處理器,跑分112462分


麒麟的970芯片甚至獲得“IFA2017最佳產品獎”及由通信世界全媒體平臺頒發的“2017年度最具前瞻性的創新芯片”等國內外科技大獎;

作為國內獨家擁有自己研發芯片的手機廠家,華為從2004年開始就開始成立開始研發海思半導體,從華為p5.p6開始的不被人看好,到現在的全球聞名,背後是華為對科技不斷創新的決心跟信心!

至於能否超過蘋果,就目前以跑分來比對的話,A11的單核數據是領先的,但是AI方面麒麟並不比蘋果的差,總體的比對還是要看看今年華為能否有更大的突破吧!


不抽菸滴日子


眾所周知,蘋果的A系列芯片是公認的業界最強。 那麼問題來了,海思和高通為什麼就製造不出比蘋果性能還強的處理器? 1、人才儲備 蘋果財大氣粗,收購了很多技術公司。蘋果先後收購過 PA Semi、Intrinsity、Anobit、Passif Semiconductor 等和 IC 設計、製作相關的技術公司,也將業界最頂尖的人才收入麾下。 2008年,收購高性能低功耗處理器製造商PA Semi。 2010年,收購半導體邏輯設計公司Intrinsity。 2010年,收購瑞典面部識別創企Polar Rose。 2011年,收購閃存控制器設計公司Anobit。 2013年,收購半導體公司Passif Semiconductor。 2015年,收購原屬於芯片製造商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的芯片製造工廠。 2015年,收購《星球大戰》背後的動作捕捉技術公司Faceshift。 2016年,收購AI初創Emollient。 2017年,美元收購面部識別以色列創企RealFace。 2017年,收購德國老牌眼動追蹤企業SMI(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蘋果的 A 系列處理器成功的背後,實際上是全球最頂尖人才的齊聚。 得人才者得天下。 2、設計超強 在芯片領域,蘋果公司畢竟不考此吃飯,於是可以不用“擠牙膏”,可以快速的常識新技術。64 位處理器、三級緩存等等都領先於高通。 3、和iOS 系統相得益彰 好馬還得配好鞍。蘋果公司不僅有芯片,還有自己的手機系統,可以實現最佳適配,最終將芯片的芯能充分發揮。 4、最優的手機配套 不可否認,iPhone手機是全球最好的手機,連羅永浩都只敢說自己的手機是全球第二。好手機+好芯片+好系統,最終呈現出來的自然更優。 5、高通和海思都不同 高通要適配的是眾多手機廠商,不可能只幫助一兩家手機廠家,或者只給一兩家定製化。 海思相對來說,起步比較晚,起步晚沉澱的時間比較短,全面趕上還需要時間。


地獄十九使



神馬149119581


華為主要不是研究手機業務,華為的主業是通訊技術,企業服務器業務、和終端業務等。

蘋果將全部使用英特爾的基帶,然而,高通的基帶在性能上是領先的,應該是專利和價格的問題;華為現在利用公版架構,集成自己的AI芯片,在設計理念上,應該是暫時領先的。

海思應該從華為剝離獨立運行發展,華為只佔控股比例即可,這樣海思就更有獨立性壯大芯片方面專業人才,再通過風投融資,就能挾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雄厚的資金實力致力於專注系列中高端芯片領域,與高通、蘋果展開更凌厲競爭。

就CPU和GPU設計能力而言,蘋果至少5年內無敵,華為總用公版設計相比高通和三星還有自研能力而言並沒多少優勢。就算其它手機商處理器比麒麟好一代,華為在信號上能互補,照樣不會弱於別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笑搞


華為國產芯片麒麟系列還需要多久才能趕上高通,超過蘋果?小編個人認為至少還要個5年以上。為什麼呢?小編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華為海思

海思半導體是一家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成立至今僅僅14年的時間,期間在2012年發佈第一款自主設計CPU海思K3V2,是業界體積最小的四核A9架構處理器。主頻分為1.2GHz和1.5GHz,採用ARM架構40NM、64位內存總線,在高通800橫行的年代,其讓人詬病的性能讓無數的人為之唾棄,儘管如此華為還是一路上披荊斬棘走到了今天,最新發布的麒麟970相比於高通845雖然還是弱了一個檔次,但是勉強可以和高通上一年的旗艦835抗衡了。

高通、蘋果

高通創立於1985年。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與下一代無線技術的企業,目前已經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其專業化、專注化於手機芯片的研發,是名副其實的手機芯片設計產商老大,每年的出貨量也是天文數字。

蘋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了手機硬件軟件、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等。最成功的產品當然還是iPhone,每一年都能保持高銷量。

孰強孰弱?

看過三家公司的簡單介紹,小編想說,其實三家公司定位不盡相同,實在要進行比較的話也是分開比較。華為不僅僅只是專注於手機芯片的生產,更大程度是手機的研發,所以暫時想要超越高通怕是挺難的,而想要和蘋果比的話,蘋果作為手機界的老大,每年都引領潮流,不僅僅是外觀上,性能上也是。不知道大家有沒一種感覺,每年都由蘋果發佈最高性能的手機,然後安卓陣營就擠牙膏超越一點。

那麼華為真的就比不過高通蘋果了嗎?當然也不是,要知道華為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經費進入創新研發方面。下圖是2016年,世界更大公司對研發投入的經費圖表。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為排在第8位、蘋果排在第11位、高通排在第25位,可以說華為在研發創新上算是不遺餘力了,研發經費幾乎是高通的兩倍。但是我們要知道華為的研發經費不僅僅是在芯片研發上,而高通是的,且高通的歷史要長於華為海思,其所積累的東西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超越的,所以華為的芯片依舊會比不上同期高通旗艦我們也還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小編相信,只要華為堅持創新,保持對於研發的投入,在幾年之後海思超越蘋果、高通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一個肯於投入創新的企業是有無限希望的。

我是數碼柴犬,覺得小編的回答還不錯的,可以點贊關注一下,你們的每一個關注都是小編前行的動力,覺得不好的也可以評論說出你的意見,與小編一起討論,小編一定認真回覆。


數碼柴犬


這個問題只能談點皮毛,因為總歸不是硬件研發出身,對這塊並不是擅長領域。

1、芯片的架構

就像操作系統有各種架構,芯片也有自身的架構。比如蘋果的IOS系統,安卓的Android系統。在前面手機爭奪市場的時候,蘋果手機為什麼能夠異軍突起就是因為蘋果的IOS系統架構。而安卓最近幾年才逐漸趕了上來。也就是說一般來講深度開發的私有架構會在一定時期優於公版架構,這也很好理解,因為總歸投入了專門的資源去做,自然私有的在前期肯定比公版的要好。那麼回到芯片領域,蘋果,三星和高通用的都是自主或者半自主的架構,但華為和聯發科都是用的公版架構,所以這是差距之一。



2、芯片的GPU

目前華為麒麟芯片的GPU和高通蘋果芯片差距還是較大的,還是老樣子,由於用的ARM公版GPU,所以華為的GPU優化和提升能力基本等於0,而高通和蘋果都有各自的GPU優化能力,而新發布的架構之所以還有亮點,相當於是高通和蘋果還沒有發佈新架構,屬於自己的領先一代產品去打別人淘汰的一代產品,這方面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3、芯片的總線

麒麟芯片之所以能夠在高端市場和高通一爭高下,其實核心還是在總線這塊,華為麒麟芯片公版的cci400總線有很大缺陷,但其總線卻成功避免了臺積電的殘廢的半成品20nm工藝的大坑,用了先進的16nm。所以這塊還不錯。


其他的就不是太懂了,等大神來繼續解答吧。無論怎樣,加油華為~~


  • 我是互聯網新浪潮,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更多互聯網漲知識的文章還在準備當中

  • 這裡有最新互聯網技術,模式,思維,歡迎私信,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