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從軍保家國,今日從警護安寧

昔日從軍,今日從警。

在荊州公安系統,流淌著這樣一股新鮮的血液,他們有著在部隊錘鍊出的鋼鐵意志,他們脫下軍裝穿上警服之後,在公安戰線上默默耕耘,並將軍人的良好作風帶入警隊。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記者走訪了荊州市公安局部分軍轉幹部,下面介紹的幾位同志既是他們中的代表,也是他們的縮影。

排兵佈陣創新巡邏模式

——沙市區西區派出所民警鄭小平

鄭小平,男,1966年4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歷任排長、中隊長、教導員等職,榮立個人三等功二次。2003年從部隊轉業至沙市公安分局西區派出所工作至今。

他所在的巡邏隊,擔負著社會面治安巡邏防控、打擊現行違法犯罪等主要職責任務,他常常與隊員們一道日夜穿梭巡邏在大街小巷、社區居民小區,維護治安秩序的同時,身先士卒抓防控,在他的帶領下,巡邏隊凝心聚力,整體戰鬥力顯著增強,為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增強巡邏防控能力,以及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的同時,鄭小平還鼓勵全體隊員參與到科技強警的活動中來,在隊內營造了良好的“比學趕超”氛圍,使得隊伍充滿了活力和工作熱情。在鄭小平的帶動下,西區派出所巡邏隊多次在市局、分局組織的巡邏警務工作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在2017年城區公安機關巡邏防控工作排名中西區派出所位列第二。

“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人民安居樂業是警察的天職”,鄭小平說。為提升巡控效果,他通過每日的警情分析,掌握違法犯罪活動特點,制定專門的巡邏路線,把有限的警力向案件高發時段、地段傾斜,最大限度地實現貓鼠同步,提高巡邏防控的針對性和打防效果,提高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全面擠壓犯罪空間。

為了在最大限度發揮警力巡控效能的同時,鄭小平結合轄區情況,將巡邏隊與社區義務巡邏隊、保安互聯互動,針對不同小區採取有效的警民聯動方式,強化群防群治,密織社區防範網絡。通過鄭小平統籌謀劃佈局,發生在轄區的入室盜竊、扒竊和盜竊摩托(電動)車三類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認同和讚譽。

作為巡邏隊“領頭羊”,鄭小平始終高標準地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做給民警看、說給民警聽、帶著民警幹”。數年來,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他始終堅持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上崗,夜間巡控不定時督察。無論是維穩處突還是抓獲現行,他都身先士卒,切實發揮戰鬥員、信息員和橋樑紐帶作用。

自轉業以來,鄭小平充分發揚軍人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作風。工作中,他秉公執法,默默奉獻,勤奮工作,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立個人三等功等多項榮譽。

忠誠與奉獻是不變的底色

——紀南文旅區公安分局民警魯敬群

1974年出生的魯敬群,曾參軍守衛在祖國大地,在軍營錘鍊出特有的堅韌與執著。如今褪下一身橄欖綠,換上警察藍,戰鬥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角色儘管不同,但忠誠與奉獻卻是他不變的底色。

當時,從部隊轉業有很多選擇,有人對他說,在部隊的時候就照顧不上家,轉業了還不找個輕鬆的單位?魯敬群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選擇了這個“並不輕鬆”的公安工作,原因很簡單,他還熱愛著部隊的節奏,還習慣著部隊的嚴格,還留戀著當兵的情懷。

2017年,魯敬群到荊州市公安局文旅區分局巡特警組任副組長,在新的崗位上,他戰嚴寒,鬥酷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苦練本領,從一名門外漢很快成為一名出色的公安民警。

心腸熱、心眼好,這是轄區百姓對魯敬群的評價。他在各項工作中,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年5月14日晚11時許,轄區居民李某因拆遷問題,與某勞務公司再次發生糾紛,李某報警。魯敬群趕到現場後,嚴格按程序接處警,耐心說服,宣傳政策,認真細緻的做思想工作。一直到凌晨3點,李某被魯敬群的敬業與執著所信服,與該勞務公司簽訂了協議。該公司幾個月沒油談成功的事情,終於在魯敬群的努力下得到圓滿解決。

“魯敬群是隊長,更是兄長,是一團暖心的熱火。”這是同事們對魯敬群的評價。每次執行重大任務,危險時刻,魯敬群總是衝在最前面。2017年12月,關沮鎮江河村附近,某部門工作人員因拆違時與該村民發生糾紛,魯敬群聞警即動,迅速趕赴現場進行處置。面對情緒激動的村民,魯敬群站在了最一線,耐心地與村民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避免了矛盾擴大升級。鳳凰辦事處關沮鎮江河村一名群眾送來一面“秉公執法、百姓敬仰、人格魅力、情繫群眾”的錦旗,對魯敬群表示感謝。

警營裡永不褪色的兵

——公安縣公安局民警徐超

“不問收穫,只問耕耘”,這句話時常掛在這個五十開外的老民警嘴邊。

出生於1963年的徐超,1980年1月入伍,在哈爾濱市武警部隊服役,1984年2月轉業到地方,毅然加入到公安隊伍。因其性格嚴謹,做事認真,被領導一眼相中,始終戰鬥在刑偵崗位上,這一干就是34年。2017年,他被公安部刑偵局頒發“三十年刑警”榮譽獎章,這也是公安縣公安局唯一一位在刑偵崗位上堅守三十年的民警。他就是現任刑事科學技術室主任——徐超。

2008年3月7日,公安縣南平鎮新城路一家遊戲室內發生一起命案,案發後,徐超第一時間趕往事發現場進行勘查。當時現場一片混亂,徐超為了準確弄清現場進出口、作案手段、作案過程,對現場反覆推敲,最終在一枚燈泡上提取到有效指紋,正是這個關鍵線索,成功鎖定嫌疑人並將其抓獲。

破案後,戰友們都說:這起命案的迅速告破,徐超的刑事技術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徐超也因在該起案件中取得的突出成績,榮立個人三等功。

在大案難案面前,徐超是攻堅的能手,他有一股“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倔犟勁,只要進入現場工作,不找出犯罪分子的蛛絲馬跡他就決不罷休。憑著這股狠勁,很多疑難案件在他手上都迎刃而解。

沒有一種無私奉獻的品質和忘我拼搏的精神,沒有一種忍受寂寞的特質和百折不撓的韌性,是無法幹好刑事技術工作的。從警三十四載,儘管刑警路上一路風雨,一路坎坷,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是鬢角飄雪,身強體壯的小夥子也因工作強度大,患上了胃病、膽結石等“小毛病”,但徐超憑著對刑偵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無怨無悔,默默為刑偵事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同時,也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身邊一批又一批投入公安事業的年輕同志。

截至目前,在公安縣公安局,一共有146名轉業、復退老兵在職在崗。他們收好軍功章,藏起往昔的光輝歲月,在不同的崗位上不忘初心,繼續履行著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書寫著新的輝煌。如今的徐超,仍然堅守在刑事技術第一線,每天依然迎接著刑偵工作中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在人生的舞臺上展示著新時期一個優秀刑警和共產黨員的光輝風采!(通訊員 盧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