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女如何評價短視頻售假的問題

看美女如何評價短視頻售假的問題

王波,北京市漢良律師事務所律師

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取得國際法學碩士學位。

2005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專業領域:常年法律顧問,擅長民事訴訟、經濟訴訟。

《電子商務法(草案三次審議稿)》對短視頻售假問題的監管

短視頻一般指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其信息量大、表現力強、直觀性好、互動形式多並且可以在碎片時間觀看等特點,為其帶來了超高的點擊量。隨著短視頻的盛行及其強大的粉絲經濟,也逐漸吸引了視流量為生命的的微商,有微商甚至通過付費給短視頻大號發佈相關產品視頻的方式,被動增加流量和點擊量。

人民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短視頻變身假貨展櫃,朋友圈頻發高仿廣告,二手平臺成了售假溫床。網絡售假花樣不斷翻新,有短視頻平臺的註冊用戶銷售假冒品牌化妝品、手機,甚至走私車……據《人民日報》報道,今年4月,針對某短視頻平臺涉嫌發佈售假視頻的報道,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及時約談該平臺。該平臺共查刪視頻超過800個,封禁賬號600餘個。

此外,據《新京報》報道,一些網絡主播明明展示的是自己手工製作的產品,卻貼上名牌商標售賣,平臺還是做了“推薦”。平臺的“推薦”就是對傳播影響力的“賦權”,也是對平臺售假的推波助瀾。平臺本應對所“推薦”內容的真實性及合法性負責,卻明知故犯,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短視頻監管的諸多漏洞。由於相關規定的缺乏,這些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上述問題的不斷出現,使得要求對短視頻平臺及其用戶進行監管的呼聲不斷高漲。在此情形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三次審議稿)》將“通過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增加到“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從而將通過短視頻及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的經營者涵蓋到電子商務經營者之內。不僅如此,草案三次審議稿還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義務和責任,並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以及“對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其中,連帶責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當事人有效約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帶義務人都對不履行義務承擔全部責任。

草案三次審議稿有關連帶責任的規定,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短視頻平臺購買者可以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內經營者中的任何一方承擔全部責任,可以有效地保護購買者的利益;其次,可以更好地規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內經營者的行為,加強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的監管;再次,可以促進平臺上的交易,責任的明確保障了購買者的利益,相關交易便得以促進;最後,有利於縮短訴訟時間,提高訴訟效率,保證購買者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