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從吃糉子到賽龍舟——穿越古今感悟先人的生存智慧

端午節從吃粽子到賽龍舟——穿越古今感悟先人的生存智慧

今天端午節,讓我們以命理化解的角度感悟到古人的智慧,在古代,民以食為天,在農耕時代的社會,多半百姓都是到五月種完地以後,家中糧食已經所剩無幾,也就是常說的青黃不結的時候。這個時候,新種的莊稼,還沒有收成,上一年度的糧食已經作為種子種到地裡,窮苦百姓這個時節一般都是靠野菜充飢,因此百姓心中都有一個解決溫飽,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於是古人的腦洞大開,運用傳統祈福文化,來化解青黃不接的時節,將黃米與粽葉,巧妙地把青(粽葉)和黃(黃米)結合在一起,以示青黃接,來祈福每年的五月時節能解決溫飽。果然中華民族不負眾望,到現在我們不但解決了溫飽,而且還在小康的路上。至此,大家是不是覺得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源自遠古祖先的美好祝福呢?

端午節從吃粽子到賽龍舟——穿越古今感悟先人的生存智慧

端午節從吃粽子到賽龍舟——穿越古今感悟先人的生存智慧

關於賽龍舟,在傳統文化裡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五月是代表純陽至健,五月五日陽氣達到最高頂峰,選擇在這一天與水親密接觸,以示水火既濟之功,十二地支中辰代表龍,龍亦代表水族,辰的五行又屬土,龍舟就有了雙重五行特徵,既能讓五月天純陽的火氣生土,以化解帝旺的火氣,又兼具水潤下之功效。所以賽龍舟活動能使五月陽氣獨旺之時達到水火既濟之功,化解陽氣亢進,使陰陽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以利萬物生長。現在看來,古人的智慧是不是我輩所能及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源自幾代人的努力,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呢,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呢?

端午節從吃粽子到賽龍舟——穿越古今感悟先人的生存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