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預計5月上旬公布」,區內地產板塊再遭熱捧!

【研究員】:田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预计5月上旬公布”,区内地产板块再遭热捧!

財經研報】即期而言,隨著“大灣區規劃”的可能落地,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房地產、基建產業鏈,會率先“發力”,尤其是房地產板塊,已經開始有所表現,短期內,可能還將持續!博覽研究員注意到,在深圳當地的21家公司中房地產公有5家(深物業A、深深房A、天健集團、沙河股份、深振業A)。由於“大灣區”的集聚效應,區內的“高勢能”城市(深圳、香港、廣州)資源將向其他城市的“惠及”,很可能帶動整個“大灣區”內房地產市場的預期,諸如,10日漲幅榜靠前的世榮兆業、珠海中富等!

……

5月10日,A股當中粵港澳概念午盤後大幅拉漲,大概率與市場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的傳聞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日報》此前曾經報道,4月下旬,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透露: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出臺,國務院在作最後修改,預計5月上旬正式公佈

眼見5月上旬即將過去,資金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開始“自娛自樂”,只不過率先鵲起的,還是“大灣區”內的房地產——

5月10日,針對樓市銷售上的不規範操作,江門市住建局近日公示了《新建商品房銷售現場信息公示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範樓市銷售行為。明確規定銷售人員不得渲染房價上漲預期

而就在5月初,同處“大灣區”的佛山、東莞也出臺了類似的“樓市調控”措施。

翻開網上關於“粵港澳”的消息,幾乎都有關於“粵港澳規劃要出臺,XXX房價要再漲”之類的內容。

眾所周知,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已經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而研究員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未來將重點打造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全球先進製造業中心、國際金融航運和國際貿易中心。

如果相關規劃果真在“5月上旬正式公佈”,則勢必引發新一輪的市場炒作,因此,近來“先知先覺”的資本已經在“大灣區”的樓市和股市當中相關概念予以“佈局”!

因此,在研究員看來,未來A股上值得關注的相應投資方向——

一則,近期,最簡單直接的,還是“大灣區”內與房地產、基建相關產業鏈;

二則,遠期,作為中國創新集中地,未來“大灣區”發展的核心“高科技”(疊加廣東自貿,與深圳國資改革)。

對於前者,近來“大灣區”內若干城市的“限制政策”本身就是一個例證。

由於“大灣區”的集聚效應,區內的“高勢能”城市(深圳、香港、廣州)資源向其他城市的“惠及”,很可能首先會帶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的預期(5月10日粵港澳概念漲停排名榜上前幾家都是“區內”房地產公司);

至於基建,無論航運還是貿易中心,都對港口、機場建設等需求有推動力,但總體看,短期內由於港珠澳大橋已經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粵港、粵澳、港澳之間,大項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鐵,以及修建連接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的海底通道。

而意義更為重大,並將影響到格局和資產價格的項目,恐怕主要在

內地城市之間。大多都圍繞著深圳和臨深城市之間。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鐵,以及深圳和東莞、惠州之間的城際鐵路、地鐵等等

對於後者,則是長期更加重要的焦點:當前深圳的PCT國際專利數量,已經連續16年全國第一,而且基本上佔全國一半,也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此外,深圳擁有的500強總部,已經相當於印度;。深圳匯聚了7個世界500強總部(平安、華為、招行、萬科、恆大、正威、騰訊),香港匯聚了6個(華潤、聯想、來寶、友邦、怡和、長和),廣州2個(廣州汽車、南方電網),佛山2個(碧桂園、美的)。據瞭解,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間建立了兩個合作區: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傳授金融開放和管理經驗;未來在河套地區,將是深圳帶著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這些500強的存在(尤其是華為、騰訊等),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而作為實現當地產業升級的另外一隻關鍵力量,深圳當地的國資改革也備受關注:深圳國資委有大量的優質資產,但是上市公司都普遍較差。近日,深圳市國資委召開市屬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啟動暨專題培訓工作會,對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並點名市屬國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是全部商業類企業全面推動混改。近年來,深圳國資資產證券化率不斷提高,根據公開資料,2014年年中時,深圳市屬國資經營性資產證券化率為43%,到2016年4月份該數據突破50%。不過按照2017年底深圳市政府發佈的規劃,深圳國企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

因此,總結來看,一旦“大灣區規劃”落地,上述兩大領域會在即期與長期分別受到事件驅動力的推進,值得關注。

總結而言,研究員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富庶、發達的一塊,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上附有特殊使命,也是其自身經濟發展到當前的“高水準”之後,進一步提高經濟“逼格”,所必須選擇的路徑,因此,在當前中國政策轉向“扶持新經濟”的大潮當中,很可能會“一馬當先”!成為未來引領中國新經濟的,又一輪改革開放的“領頭羊”地區,長期看,投資選擇仍要聚焦在高科技產業上(疊加廣東自貿,與深圳國資改革);

但即期而言,隨著“大灣區規劃”的可能落地,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房地產、基建產業鏈,會率先“發力”,尤其是房地產板塊,已經開始有所表現,短期內,可能還將持續!

研究員注意到,在深圳當地的21家公司中房地產公有5家(深物業A、深深房A、天健集團、沙河股份、深振業A)。由於“大灣區”的集聚效應,區內的“高勢能”城市(深圳、香港、廣州)資源向其他城市的“惠及”,很可能帶動整個“大灣區”內房地產市場的預期,諸如,10日漲幅榜靠前的世榮兆業、珠海中富等!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博覽財經及網絡,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