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中華上下五千年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世代相傳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

濃縮了祖輩們的智慧與思想

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驕傲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民間文學、傳統樂曲、舞蹈、戲劇、扎染、刺繡、雜技、竹編、泥塑、雕刻、醫藥材、民俗習慣等涉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風尚習俗和風土人情,是華夏五千年曆史的“活化石”,是農耕文明的“基因庫”。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非遺文化是現代人與古人跨時代的“情感接點”,在這種傳統文化浸潤中,人們可以濡染一種精神、一種情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轉化為旅遊產品,就可以因其壟斷性、品牌性、原始性、原真性、神秘性、商品性、紀念性、操作性、保值性特點,而形成一種非凡旅遊業態,從而對接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場人群。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眾多門類都可以拿來為旅遊所用。如:傳統曲藝,可與戲劇研究、民俗旅遊、樂器產品開發相結合;傳統中醫藥文化,可以開發為康養旅遊、中醫學研、養老、養生產品;傳統手工技藝可與文創產品、探秘旅遊、民俗旅遊等地域文化結合;非遺美食可以與傳統烹飪技藝、美食典故相結合,通過地道的食材傳遞中國傳統的飲食文明,袁家村地道的“關中美食”正是成為遊客與景區相聯結的“文化契合點”。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從先秦的“俳優”到漢代的“百戲”,從宋代的雜劇到南宋的南戲,生旦淨醜,唱唸做打,中國戲曲三百餘種,它不僅是過去的經典,更是當下的文化符號。《喝彩中華》節目不僅包括京劇、豫劇、崑曲、皮影戲等多劇種呈現,更有京歌、搖滾、阿卡貝拉等與傳統戲曲、曲藝的跨界融合。將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交融、傳統藝術與現代表達結合,各種跨界組合讓觀眾耳目一新,建構起一個極具“國粹之美”的將來時。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在恭王府舉行,“非遺服飾秀+直播”的方式可謂是一種全新體驗,年輕群體在娛樂當中還收穫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知識“乾貨”。

「中紅旅」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建構“國粹之美”將來時

為進一步拓寬文化旅遊市場,需立足年輕消費群體,深度剖析來自市場受眾的信息反饋,通過新媒介渠道或品牌跨界合作來弘揚非遺文化,積極挖掘其背後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潛力,積極調動優質的內容、流量等資源,講好中國故事,為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打下良好基礎,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