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現代音樂不同於傳統唱片時期“慢工出細活”的推新模式,互聯網音樂時代的IP打造更加側重“快準狠”。眾多城市通過跨文化、多元化的音樂形式,打造融入自然的創意音樂節、音樂小鎮、音樂博物館等IP文化產業,為藝術愛好者提供多層次的藝術文化體驗地,營造一種輕鬆、時尚的都市生活。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昨日,由QQ音樂攜手故宮、騰訊NEXTIDEA舉辦的“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大賽,將故宮院藏的珍貴名畫《千里江山圖》幻化為一曲恢弘壯闊的《丹青千里》。將現代音樂形態融入AI人工智能科技元素,再現了一幅群山綿延、江水微漾的江南風光,捕魚、趕集、遊玩與水榭樓臺、集市、長橋交相呼應。易烊千璽用歌聲喚醒了千年前的畫卷,讓現代人用耳朵去欣賞古畫之美,體會傳統文化之精髓。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除此之外,QQ音樂聯合敦煌研究院和上海音樂學院聯手打造出“數字音樂絲路”,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從一套 “覺計劃”H5開始,無論是視頻裡的飛天進入現代,滑板少年跑酷元素、動畫與現實交融的表現手法,又或是互動界面對復原者身份的獨特設計,生動有趣地再現敦煌文化。現場打造敦煌音樂數字音樂館,通過展示部分復原古樂器以及其演奏音頻等,使得受眾更立體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音樂作為一個時尚與文化的結合體,無論身在何處,屬性如何,都會通過音樂釋放內心潛藏已久的情愫。音樂跨界營銷也在逐漸佔領文旅市場,音樂平臺與文旅產業之間的合作,無疑是將傳統文化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形式傳播給受眾。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南有周莊,北有周窩。”在長長的槐蔭大道上放眼望去,獨具特色的音樂裝飾、藝術塗鴉、個性張揚的藝術小館,隨著滿大街“蹦”出的跳動音符,濃郁的音樂氛圍將美麗鄉村的恬靜與柔潤輕輕包圍。未來,周窩音樂小鎮將發展為一個“創作+製作+營銷”為一體的中國新生代創意族群的新引擎,是一個微型青年社會的平原烏托邦。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音樂作品本身的優質程度可以影響在不同圈層中的傳播度,而能否恰到好處地回應時代情緒,則決定能否幫助音樂界打破不同圈層的壁壘,引發更大範圍的群體共鳴。從《秦時明月》《大魚海棠》等國產動漫片,《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等大型文化類節目到《這就是街舞》《中國新說唱》為代表的音樂節目,再到國內音樂小鎮的建造,都藉助流量平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國民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感知中國風範。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對於音樂IP打造,除了內容上要堅持原創性和紮實性,更側重對音樂人和作品在渠道運營層面的要求,更強調了互聯網時代流量價值和粉絲經濟的重要性。無論是對音樂本身產品的宣傳推廣,亦或是對音樂業態產業的運營管理,都需要將音樂本身的韻味迴歸到原始音符,通過音樂再生塑造內容價值,唯有“傳”其聲,才能真正助力民族音樂文化走近國民,激發大眾對民韻的文化自覺,真正令民族音符“活起來”。

「中紅旅」借泛音樂“聲態圈”,讓年輕人聽懂中國文化

隨著音樂綜藝熱播,音樂人原創作品上線,國內歌手專大賣,定製音樂產品熱銷,音樂小鎮或音樂博物館也面臨著文化市場的挑戰。區別於其他特色小鎮,音樂小鎮本身就已具有核心吸引物,小鎮具有“樂器展銷體驗、教育培訓、創意演藝、音樂節、非遺傳承、時尚引領、藝術沙龍”等多重功能,應著力豐富音樂業態,小鎮街區、店鋪、雕塑、基礎設施等品牌標識主題化,延伸音樂文化產業鏈,打造原生態音樂文化聚集地,帶動國內音樂文化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