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青林口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建於元代,盛於明清。古鎮的新、老兩街,被十多米寬的青林溪隔開,溪上建了一座木橋。這座木橋就是紅軍橋的前身,石橋有三個橋拱,橋頭建有牌坊。#遇見最美城市# @壹毛壹分

據記載,這座名曰“合益橋”的木橋始建於乾隆年間(1791年),步、騎、車、轎都能通行。嘉慶庚申(1800年)年春,為阻擋清軍追殺,白蓮教燒燬木橋。戰亂平息後,兩岸百姓花八年時間共集資了2千餘兩銀子,在原有基礎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橋,高7.8米,長23.7米,寬6.5米,橋面全以板石鋪面,條石做欄杆,橋上分6排共有24根木柱撐起了十多米高的木質廊橋,方便過往百姓在橋上納涼避雨。2013年,青林口村入選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佈的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1935年,紅四方面軍突破國民黨嘉陵江防線,紅九軍、紅三十軍率勝利之師,取道劍閣,於1935年4月初進入青林口。因抗戰需要,1935年5月上旬,紅軍奉命迅速轉移離開青林口。其中一位紅軍女大隊長,因出麻疹不能吹風無法隨隊前行,便留下繼續發展革命力量。紅軍一走,土豪惡紳組成還鄉團回到青林口,紅軍女戰士不幸被抓捕,綁在“合益橋”南頭一根木柱上嚴刑拷打。還鄉團未能從女戰士口中套出任何機密,最後將其殘忍殺害。紅軍女戰士為革命犧牲的故事逐漸在青林口傳開,感染著無數百姓。受紅軍精神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革命。為了紀念在橋上被殺害的女戰士,1956年青林口將“合益橋”改名為紅軍橋,沿用至今。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江油青林口古鎮紅軍橋·長征精神代代傳

紅軍橋不僅是一座溝通兩地的橋,更代表著紅軍為革命不懼犧牲、不畏艱險的精神。如今,以紅軍橋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已經成了青林口的一張名片,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憑弔烈士,學習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