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最近,汉艺收到很多作品集评估的咨询,其中不乏去年遗憾落榜的同学。教研团队仔细分析这些同学的作品集后发现1件颇为意外的事情——

部分同学作品细看完成度不错,但在申请中确实不过关。

造成这个想象的原因,专业作品集老师一眼便可看出:作品集排版和个人实力的不匹配对于一份作品集而言,整体排版本身也是一种设计,排版的好坏直接关乎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而这些同学的作品问题则集中在以下两种情况:

1. 有很好的设计想法,但排版逻辑出现混乱,没有将设计表达出来,而且十分印象作品集观感体验。

2. 作品完成质量属于中上等,但排版却过于精致,从字体选择到版式都很好,但和项目风格或审美有着较大差异。

细问几位同学排版过程,得到回答如下: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排版确实有一定“套路”可言,但有的套路出的东西高级,有的套路做得就是low,选淘宝起码也要懂得分辨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便是大家对于作品集,对于排版有充分且完备的认知。今天的文章,老师便与大家讲解排版的重要性,并为大家提供极为高效的排版方法,帮助大家在创作期间,高效获得好回报。

01 排版四大认知

“解决你一开始的迷茫不清”

第一,本科作业不适用于作品集申请。想要懂得排版分辨方法,首先大家先要对作品集有个清晰的认知。关于国内课程,大家本科阶段自然深有体会:学习是碎片式的,很多专业课程间缺乏紧密联系,作业也多是针对一门课程,导致学生的设计作业也呈现碎片化的状态。

教研团队发现,多数同学的期末或者poster不会展现太多的概念思维或设计过程,更多是依靠presentation来讲述出来。这便造成部分前期概念和设计过程图纸的缺失,同时缺乏图纸与图纸之间的连贯性。

用这样的方式把本科的作业拼凑起来排版,会在项目的逻辑发展、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都会存在缺失的现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教案与学生作业》

by:孙诗萌,朱磊,丁利

常见问题1:图纸无序堆积▽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第二, 排版也是一个大设计。名校申请通道开启后,数以千计的作品集会出现到考官面前,而教授主要通过ipad,电脑屏幕或投影几种方式分小组进行评分筛选作品,

每个作品能够分到的时间5-10分钟不等。

如果将作品集比作一部呈现在考官面前的个人电影,想要这段时间内被认同且另眼相看,那么排版便是大家导演和剪辑的过程:

  • 如何在图纸中用最简单的组织逻辑阐述清楚设计思想?
  • 如何在设计美观度和图纸表现力上体现自己的设计能力?
  • 是否让考官看到了那个“你想让他注意的地方”?
  • 如何将控制整个作品集的节奏感?
  • ......

常见问题2:排版混乱▽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第三, 知道应该如何取舍。最近前来咨询的一位同学(以A同学称呼)作品集中,便有这个问题的出现。作品集全程DIY,虽然作品完成的不错,但可以看出作品集图面控制上有所欠缺。但A同学坦言说,在出图时,他会经常纠结如何把每张图画的复杂好看,把一些比较简单的图放弃掉,最后排版出来后,自觉成就感爆棚。

而这样一种国内图面评判思维,在申请过程中,却让A同学碰了一鼻子灰。对于院校申请而言,相比于满目复杂图像,信息得到有效传递更为重要,而一堆无重点的图像堆砌除了造成考官的疲惫感外,没有什么额外收获。如果大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以下问题请大写加粗提醒自己去注意:

如何将设计分析图和表现图搭配?

如何突出表达的设计重点?

如何在单张图纸中展现信息的多重性?

什么时候需要出现关键图纸?

什么时候简单干净的图纸排版远胜于堆叠罗列图纸,什么时候字体加得过多会造成图面的繁杂?

常见问题3:图纸过密▽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第四,逻辑必须要清晰明确。很多同学并不了解如何讲述自己的设计作品,而和淘宝店家讨论如何排版时,也很难将最有效的信息反馈过去,这样得到的作品集排版会十分混乱,跳跃性思维的排版会扰乱教授的思路,甚者直接跳过这个项目。

考官为你的作品集留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如何用作品集讲故事显得尤为重要。之前康老师曾写过关于建筑方案表达逻辑的文章,将其放于此处,大家对照个人情况具体学习:

  • 创意百分百,为什么方案一出就剩一半?

常见问题4:排版逻辑混乱▽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02 排版出图法

“将作品集创作效率提高20%-35%”

那么如何在作品集中展现设计的思维逻辑?如何引导教授在不同项目中体现每个项目的关键点和概念?如何在整个作品集中体现不同项目之间的起承转合?经过教研团队历时2年的实验、改进,从作品集项目中后期排版策略中找到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以往的作品集项目创作顺序来说,一个项目的从最初到最后落地完成,大致上会经历上面的流程,而从顺序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本“排版”这个步骤是非常后期的一步。之所以排得靠后,是说原本应该等前面所有的步骤完成,等该出的图都出全之后,再从中摘取必须要呈现的图,进行视觉优化和排版组合。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而排版出图法则是根据项目前期发展,先确定最终的排版策略,然后根据排版有目标和侧重地出图。具体解释如下:

当我们的设计概念确定,设计方案进行过调整优化后,在准备真正动手进行设计实践之前,先根据最终构想的成品和过程中必须要呈现的步骤进行初步排版规划,然后再进行设计实验和按需出图的过程。简言之,等于先进行一个规划,明确我们最终需要呈现什么元素,实现过程有哪几步,每一步必须要有多少张xx图,然后再根据规划有目的地行动。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因为确立了初步排版方式,流程清晰,所以接下来的目标指向会更明确,行动也更高效。在不代做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缓解大家当下时间紧任务重而造成的焦虑情绪,方向感让同学们得以快速行动起来,并且更专注、更高效。

Z同学,2017届学员,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大,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offer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G同学,2017届学员,获AA、UCL、RCA 等院校offer

项目终于完成了,淘宝排版值得我投奔吗?

而对于还未开始作品集创作的同学,老师还有两点需要提醒大家:

1. 千万不要盲目的开始制作或修改自己的项目,因为在对作品集没有清晰的认知,且对目标院校作品集要求没有做过梳理前,所做的努力基本都是徒劳。

2. 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没有浏览过上百份作品集之前请不要开始修改或者开始自己的作品集。大量的成功案例浏览可以帮助大家积累许多作品集创作方向、排版方法、方案策略思维以及审美上的经验等等。

03 导师总结

正如之前所言,一本具有冲击性强烈的作品集在视觉上确实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考官。但吸引注意力之后,如何通过排版逻辑以及作品质量,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留住考官的视线才是同学们在创作中思考的关键。

所以,从一开始同学在做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自己要什么,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探讨的是什么样的可能性。这便需要同学们具备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链条。而

“叙事“在“感同身受”和“共鸣从生”的基础上,情节逻辑和戏剧效果都能够通过你的合理叙述自然地传达给考官。因此,作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建筑设计学科,“叙事”也相应成为建筑作品集中最常见的设计题材与设计手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