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身高還是按年齡,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爭議

暑假出遊高峰期,兒童票標準成為居民熱議的話題。免票、半票還是全票的標準是身高還是年齡?身高線和年齡段怎麼劃分?記者調查發現,兒童票的衡量標準在各地“各行其是”,頗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你定你的、我定我的” 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發爭議

按身高還是按年齡,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爭議

近日,廣東一名消費者起訴上海迪士尼樂園兒童門票標準不合理案在上海浦東新區法院開庭審理。這名消費者提出,上海迪士尼樂園應該參照迪士尼全球其他樂園的做法,以年齡而非身高作為兒童票的標準。在暑假出遊的高峰季節,旅遊、交通等行業兒童票標準不一的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記者梳理多地多部門的規定後發現,同樣是交通領域,水運陸運和空運的標準不同,城市外交通和市內交通不同;同樣是旅遊景區,不同地方管理部門給出的行業指導規定不一樣,不同景區的規定更是“五花八門”。

——交通:陸運水運和空運不一樣、“大交通”和“小交通”不同。

按身高還是按年齡,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爭議

記者登錄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看到,每一成人旅客可免費攜帶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兒童;隨同成人旅行身高1.2-1.5米的兒童,應當購買兒童票;超過.1.5米時應買全價票。這一標準與交通運輸部的《水路旅客運輸規則》保持一致。而根據《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兒童票的標準以年齡界定,標準為年齡滿2週歲但不滿12週歲,按適用成人票價的50%購買兒童票,提供座位。

在市內交通領域,不少城市的軌道交通和公交車都將兒童免票標準定在1.3米。比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規定,乘客可以免費帶領一名身高1.3米及以下的兒童乘車。

——旅遊:儘管有“國家版”指導意見,但各省市具體標準不一。

根據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各地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遊覽參觀點,對6週歲及以下或身高1.2米及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但具體到不同的省份,標準並不一樣,一些省份給出了更加寬鬆的“富餘”。比如,《江蘇省景區門票和相關服務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對6週歲及以下或者身高1.4米及以下的兒童免收門票。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指出,現在國家層面缺乏統一的政策,導致各行業各地區都在制定自己的“土辦法”,讓家長感覺比較混亂,對是否要購票、半票還是全票缺乏穩定的預期。隨著兒童發育情況變得更好,這一問題正變得更加凸顯。

按身高還是按年齡,這是一個問題

按身高還是按年齡,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爭議

標準不一,執行怎麼辦?記者走訪多地調查發現,由於標準不一,各景區和機構在實踐中往往採用“目測大法”,以“看身高”“看臉”為主,“看年齡”為輔。

記者從不少景區瞭解到,儘管地方規定既可看身高也可看年齡,但具體到景區售票和檢票環節,身高往往是主要的判斷標準。

“按身高檢票人員大致有一個判斷,而且一般如果不是超出太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肯定是人性化操作。”一名景區工作人員說。

一些景區表示,如果執行看年齡的標準,需要遊客隨身攜帶兒童的戶口簿等年齡證明,相對不方便。“而且遇上了‘黃金週’等客流高峰期,按年齡的查驗方式容易造成檢票通道的堵塞,影響其他遊客的體驗。”

還有部分機構採取了更人性化的“雙軌制”模式。江西南昌“滕王閣號”遊輪負責人陳振宇說,考慮到現在的兒童發育情況更好,參考景區、交通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從2016年起將兒童票的身高標準定在1.3米以下。“對個別身高超過標準但未滿6週歲的情況,如果家長能出示孩子的年齡證明,我們也都執行免票。”

統一標準亟待出臺 可借鑑“老年卡”推出“兒童卡”

按身高還是按年齡,兒童票標準問題引爭議

專家指出,維護兒童福利,減少家長出行時的“無所適從”,首先需要有關部門出臺人性化、可執行性高的統一標準,可參考老年福利政策和國外經驗,引入以年齡為主的衡量依據。

“兒童健康成長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情,也是全社會和國家應該關心的問題。兒童票標準涉及各主體的利益,依靠一個地方、一個行業去改變規則,或讓行業和機構主動去保障兒童利益,明顯力度不夠。”佟麗華建議,在兒童票標準問題上應該做一定的“頂層設計”,制定相對統一的規範標準,鼓勵和引導機構讓出部分利益。

陳振宇說,現在旅遊業競爭激烈,比拼的都是服務,包括身高、年齡標準也是很重要的服務細節。“如果有一個人性化、可執行性高的兒童免票方案,行業也好參考進行調整。”

多位專家建議,兒童票標準可參考老年優惠政策的方式,執行更加寬鬆的年齡標準,如不方便攜帶身份證件,可使用類似於“老年卡”的“兒童卡”,讓兒童福利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