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在彼時,「糉」情端午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一如詩句描述的情景,少年時每每期待過節,每逢節日,像脫了韁的小牛犢,歡呼雀躍,走東家串西家的四處嬉鬧。端午佳節雖沒有過年那份隆重,但門頭的艾香、濃濃的艾酒、江邊的龍舟,總能讓人別有一番回味。

“艾”在彼時,“粽”情端午

記憶中的端午,停留在老屋稀稀落落的細雨聲中。晨起,父親便戴著草帽、拎著鐮刀在微雨中出了門,在不遠的半坡上、荒地裡,肆意長滿了高高低低的艾草。這裡的黃土似乎特別適合艾草生長,記憶裡的艾草有些都已沒過人頭,小時候這些艾草甚至是小孩玩兒捉迷藏的絕佳掩飾道具,小夥伴們在艾草地裡奔走嬉戲,你追我趕,此時要是站在山上剛好看這裡,那似乎就像是大風吹過的迷你版楊樹林。玩累了的時候,小孩們手腳並用、齊心協力將一大片艾草推倒,然後在上面鋪上一部分剛割下來的艾草,喘著小口氣躺在由艾草構成的大床上,淡淡的艾草清香瀰漫在周圍,閉目養神,眼睛眯條縫偷看高高的天空上偶爾飄過的像馬如貓似虎般的雲朵,那股子勁兒像是個歸隱山林的老嫗……

“艾”在彼時,“粽”情端午

“艾”在彼時,“粽”情端午

炊煙裊裊升起的時候,父親夾著一捆艾草便回來了,這時小孩就該起床了。梳洗完畢,便和父親一道把剛剛割回來的新鮮艾草剪剪廢掉的葉子、過長的枝幹,然後挑選幾株最好的在各個門上掛起。聽說,懸掛了艾草的屋子,能趨避蟲蠅,夏秋季節就不用擔心老是被蚊蟲叮咬了。

掛完艾草,父親會把早已用艾葉泡製的雄黃酒拿出來,酒還是比較烈,用鼻子一聞,有酒精的刺鼻也有淡淡的艾葉香。這酒,小孩當然是不能喝的,父親便會把酒灑在艾草上,然後用艾草把雄黃酒灑在我們的胳膊上、腿上,據說沾了雄黃酒的皮膚今後就不會被蚊蟲叮咬了。小孩調皮的揪幾片艾葉,配上雄黃酒,直直抹在自己的臉上、身上,笑逐顏開。

“艾”在彼時,“粽”情端午

吃飯的時間到了,母親端出一盤粽葉包裹著還徐徐冒著熱氣的甜粽,小孩不顧燙,伸手就把盤頂上個頭較大的粽子拿到手裡,來回翻轉著,嘴上也呼呼的吹著。一口咬下,香甜的豆沙裹著糯米的清香就飄出來了,又甜又糯,是記憶中的粽味。那時,沒有現在五花八門的各種味,記憶中只有甜粽,糖味的,大棗味的,豆沙味的。至今也最喜豆沙味的甜粽,肉粽、鹹粽都吃不慣。

五月初五賽龍舟,這對於長在山水間的小孩來說,是僅次於中秋玩燈最有趣的娛樂節目之一。龍舟節到了,父母帶著小孩來到那麼寬那麼綠的漢江邊上,江面上幾艘龍頭裝飾的龍舟早已躍躍欲試。江邊的堤壩上人潮湧動,音樂聲、談笑聲、主持人的講話聲……好不熱鬧,小孩跟著爸媽,趴在圍欄上,看著龍舟上穿著紅黃衣服的賽手們,充滿了嚮往。一聲槍響,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鼓點聲和加油吶喊助威聲,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就開始了~

“艾”在彼時,“粽”情端午

後來的後來,小孩長大了,一個人去了外地,爸媽也離了老屋去了離城市更近的地方,端午節也極少回家了。那塊艾草地是否還長勢茂盛或是荒蕪?老屋的門前是否還有已被風乾的艾草?……一切都不得而知。身處異地的遊子,逢端午佳節,頂多也就吃個粽子,城市裡尋覓一株艾草已不多見,老屋艾草的清香也只留在了回憶裡……


是否也勾起了你記憶裡的端午?時光匆匆,倏忽而逝,有點美好確也只能在記憶裡追尋。這個端午,就讓我們一起回味兒時的記憶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