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刷卡不要手續費還返紅包?又一家不到帳了!

掃碼刷卡不要手續費還返紅包?又一家不到賬了!

今年初,一家從事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務的公司聯繫上我市多家商鋪,承諾以低手續費、支持信用卡消費的手段,幫大夥開源節流。短短半年的時間,這一平臺就吸引商家超過500家。但七月中旬,這家公司轉眼無法聯繫,商家沉澱在支付平臺上的貨款,也像泥流進了大海。

張女士在南岸區亞太商谷經營一家超市。四月時,重慶丟丟科技信息公司聯繫上她,推銷一款名為丫丟丟的APP應用。按照丫丟丟科技的經營模式,顧客掃描丫丟丟的二維碼支付,貨款就進入丫丟丟科技的賬戶,一個工作日後,丫丟丟再將錢打入商鋪的賬戶。其實,張女士也有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寶付款二維碼,為什麼她還是願意多此一舉呢?

掃碼刷卡不要手續費還返紅包?又一家不到賬了!

楊先生在墊江義烏小商品城經營一家店鋪,三月初的一天,他同樣在丟丟科技的宣傳下,使用丫丟丟APP進行貨款的收取。

到了今年7月,丟丟科技突然在平臺內通知,無法按期兌付合作商家的貨款。隨後,眾多商家趕緊和丟丟科技的負責人聯繫,這個時候,往常24小時開機的電話已經無法接通。

亞太商谷5號樓15-5和8號樓13-5是丟丟科技往常的辦公場所。當眾多商家趕到時,這兩處地方要麼是換了房主,要麼是房門緊閉。丟丟科技已經無法取得聯繫。而眾多商家沉澱在丫丟丟平臺上無法提取的貨款,少則兩三千,多則六七萬。

據商家不完全統計,受丫丟丟第三方支付平臺消失影響,目前已有500多家商家無法拿回屬於自己的款項,除了重慶主城,墊江,梁平,萬州等區縣均有商家有影響。目前,商家已向南岸區銅元局派出所報警,警方則建議商家向工商部門需求支持。

據POS圈支付網獨家統計,目前市場上此類利用“收款工具”(智能POS、移動MPOS、聚合支付二維碼等)進行刷卡0%費率並且消費返“紅包”模式的產品在全國多達幾十家以上,而目前已經確認爆雷並造成維權事件的已經超過8家,涉及全國多地省市地區。POS圈支付網推測不排除和P2P平臺頻繁爆雷導致的併發症有關。

早在今年4月12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發佈公告,提醒消費者注意近期一些第三方平臺以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的行為。公告稱,此類“消費返利”不同於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近年來,“消費返利”模式逐漸走進公眾視野,“滿500元返500元”之類的宣傳語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頗有誘惑性,但消費返利這一模式背後存在的風險值得引起警惕。4月12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提醒消費者應注意“消費返利”中存在的高額返利難以實現、資金安全無法保障、運行模式存違法風險三大問題。

所謂的消費返現,是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於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央行等六部門指出,此類“消費返利”不同於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首先是高額返利難以實現。監管部門指出,返利資金主要來源於商品溢價收入、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多數平臺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繫。其次是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途徑,以“預付消費”、“充值”等方式吸收公眾和商家資金,大量資金由平臺控制,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另外,消費返現的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央行等部門強調,一些平臺虛構盈利前景、承諾高額回報,授意或默許會員、加盟商虛構商品交易,直接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費用,謀取高額返利,平臺則通過此方式達到快速吸收公眾資金的目的。部分平臺還採用傳銷的手法,以所謂“動態收益”為誘餌,要求加入者繳納入門費並“拉人頭”發展人員加入,靠發展下線獲取提成。平臺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的特徵。

對於如何防範和識別返利騙局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澄表示,正規的商家消費返利活動存在可持續性,不會突發無法兌現攜款而逃等現象。其次,產品本身具有相應價值,全額返現、高額返現自然風險度較大,應杜絕貪小便宜、盲目消費等心理現象,進行正當消費,明確商家返現背後的真正原因(產品過季促銷等)。最後,要對價格遠高於價值的返利商品進行多方位衡量,提高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

劉澄介紹,目前對於涉嫌非法集資的消費返利行為,投資者在遭遇投資虧損後,即便採取法律起訴手段,也可能面臨證據不足等情況,難以挽回損失。所以在加強市場監督部門與經偵部門聯合打擊的基礎上,普通消費者還是應該首先提高警惕,學習金融安全知識。

六部委聯合發佈防範“消費返利”風險全文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於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此類“消費返利”不同於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一、高額返利難以實現。返利資金主要來源於商品溢價收入、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多數平臺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繫。

二、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途徑,以“預付消費”“充值”等方式吸收公眾和商家資金,大量資金由平臺控制,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三、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一些平臺虛構盈利前景、承諾高額回報,授意或默許會員、加盟商虛構商品交易,直接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費用,謀取高額返利,平臺則通過此方式達到快速吸收公眾資金的目的。部分平臺還採用傳銷的手法,以所謂“動態收益”為誘餌,要求加入者繳納入門費並“拉人頭”發展人員加入,靠發展下線獲取提成。平臺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的特徵。

此類平臺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一旦資金鍊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按照有關規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參與傳銷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請廣大公眾和商家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防止利益受損。同時,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