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點大反彈,央行重拳出擊!意義非同一般

時隔近一年,央行再度出手。

8月3日,央行網站發佈消息稱,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當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聞訊大漲,短短十多分鐘暴漲500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接連收復6.88、6.87、6.86、6.85、6.84、6.83六大關口,也就是說,從下午算起,反彈達到800點,從6.91逆轉到6.83。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自日內低位反彈740點,收復6.83關口。

截至3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8236元,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漲204點。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紐約尾盤漲351點,漲幅為0.51%,報6.8475,從15個月低位6.91回升,盤中振幅超800點。

機構點評稱,央行通過該工具的啟動所表達的態度比工具本身重要,或會直接扭轉市場近期本輪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年內中間價破7概率進一步降低,人民幣企穩近在眼前。

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

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

8月3日,央行網站顯示,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逆週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不斷豐富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

受強勢美元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原因影響,近期人民幣一直處於下行通道。尤其是6月25日以來,外匯市場波動有所增加。

8月3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更是一度跌破6.91關口,刷新去年5月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盤中則逼近6.9關口,亦創逾一年新低。

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

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這次央行出擊或許早有苗頭。7月19日,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二季度的答記者問上已經提示,還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

王春英表示,外管局將構建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體系,逆週期調節外匯市場短期波動,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和國際收支平衡。同時,完善外匯市場微觀監管框架,依法依規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外匯市場秩序。

具體而言,宏觀審慎政策一是建立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監測、預警、響應機制;二是豐富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和開放政策不斷調整,包括過去曾經使用過的風險準備金,還有以銀行和短期資本流動為重點的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等。

1、關於風險準備金

指的是去年9月隨著匯率的趨穩,央行發佈文件將外匯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0,不再對遠期等購匯方向的外匯衍生交易徵收風險準備金,從而降低了企業匯率套期保值的鎖匯成本。但是需注意的是,當時文中並未使用取消一詞,而是表述為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這也為之後的政策留出了餘地,一旦形勢再度反轉則不排除再度徵收的可能。

2、關於宏觀審慎管理政策

目前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幣資金池中都通過公式設置了宏觀審慎調節係數。央行可根據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金融調控需要對宏觀審慎調節係數進行動態調整。

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
三年三次動用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工具

從811匯改以來,該工具一共經歷過三輪調整使用。

2015年8月31日,為應對較強的貶值壓力,該工具於811匯改之後調整至20%。

2017年9月8日,人民幣貶值壓力基本消除,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至0%。

本次屬於第三次變化,應對市場有較強的貶值順週期行為,再次將風險準備金調升至20%。

為何提高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要了解這一政策,先從銀行遠期售匯業務說起。

從銀行的角度看,售匯就是收企業或個人的人民幣,按照某一匯率兌換成相應的外幣(不妨假設為美元),就是說收人民幣,賣美元。對企業或個人而言便是購匯,即賣人民幣,買美元。

以企業遠期購匯合約為例來看,它是指企業(個人不允許參與)與銀行簽訂一份合約,約定未來以一個固定的匯率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

舉個例子。

假如現在企業A與銀行簽訂一份遠期購匯合約,約定2018年12月將以1:6的匯率購買1億美元。但1個月後,同樣在2018年12月到期的遠期購匯合約,約定匯率變成了1:7。

這意味企業A在此前所籤的遠期購匯合約更值錢了。因為按一開始A籤的合約算,買1億美元只需要6億人民幣,現在買1億美元要7億人民幣。只要企業A讓銀行在市場上協助平盤,讓合約價值變現,即可獲利。

所以,市場上一旦有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帶有投機目的的企業就會加大對遠期購匯合約的需求,做空人民幣。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出於套期保值的目的,也會加大對遠期購匯的需求,以鎖定未來的購匯成本。

而銀行在與企業簽訂遠期售匯(客戶購匯)協議後,會相應在即期市場上買入美元持有至遠期售匯合同到期,拋售人民幣,從而將遠期的貶值壓力傳導至即期市場,帶來人民幣的即期匯率貶值。

這時候,外匯風險準備金就登場了。

外匯風險準備金類似存款準備金。當各家銀行收儲外匯時,需要按總金額的一定比例繳存到央行指定專用賬戶,不得挪為他用,以備不確定風險的發生。

對於銀行來說,應計提外匯風險準備金=上月銀行遠期售匯簽約額*20%。

這意味著,以後銀行要進行1億美元的遠期售匯,在下個月就必須提交2000萬美元的無息外匯風險準備金。

為保證自身收益,銀行就會將外匯風險準備金佔用所要耗費的成本轉移給購匯的企業。比如說之前遠期購匯合約約定的匯率是1:7,現在由於要提外匯風險準備金,成本提高,銀行可能就會要求1:7.2的比例來兌換美元,每一單位美元多收0.2元的人民幣以充當成本補償。

如此,央行提高銀行業務成本——銀行提高企業遠期購匯成本——打擊人民幣空頭與跨境套利勢力。

8月3日晚,央行新聞發言人就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答記者問稱,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週期行為,屬於透明、非歧視性、價格型的逆週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央行稱,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不管是主動貶值還是被動貶值,都不能讓斜率過於陡峭,貶值對出口有利,但大幅貶值容易引發金融、地產等資產價格下挫從而刺破泡沫。外貿事小,金融事大,因此,關鍵點位的干預是需要的——讓斜率平緩。

遠期匯率顯示,截至8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1年期DF報6.9124,人民幣兌美元1年期NDF報6.8610,均處於一年低位。

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

人民幣企穩近在眼前?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張瑜認為,首先,央行通過該工具的啟動所表達的態度比工具本身重要,或會直接扭轉市場近期本輪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年內中間價破7概率進一步降低,人民幣企穩近在眼前。

其次,2016年年中開始運行的匯率機制中強調的核心是維持一籃子指數的合理穩定運行,目前CFETS指數跌至92左右,已明顯跌出維持了兩年多的94~95這個合意區間,表明6月以來的這一輪貶值,目前已經有所超調,影響了CFETS的穩定性;最後,資本淨流入在年中股市發生較大波動後有所放緩,考慮到跨境資本流動的整體均衡,仍有匯率企穩的必要。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表示,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遠期購匯合約需求上升,6月銀行代客遠期售匯簽約規模為337.5億美元,是811匯改以來的新高。7月數據沒有公佈,預計會更高。重新徵收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增加了外匯投機的成本,對貨幣當局而言,是直接消耗外儲干預外更低成本的選擇。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表示,雖然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增強,但市場上並無很強的貶值預期。這得到了市場的一致認可。市場普遍認為,後市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壓力猶存,但是再現快速貶值的可能性較低。

莫尼塔宏觀研究報告指出,從中美利差、政策態度和預期差來看,後續人民幣匯率仍有貶值空間,但這一空間正在收窄。

該機構表示,首先,目前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已較接近中美利差水位,貶值壓力的釋放愈發接近充分;其次,隨著特朗普表示不喜歡強美元,市場對美元指數的看法已不如此前樂觀。此外,目前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已轉負(體現美國經濟不及預期),美國與歐洲的差值也快速向零收斂。這表明當前美元的價格應已較充分地反映了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進一步上衝空間因而受限。

800点大反弹,央行重拳出击!意义非同一般
還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

那麼這些年我們到底積累了哪些豐富的經驗?充足的政策工具箱裡都有什麼呢?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張瑜發佈研報認為,按照隱蔽程度排序,有7個。

1、 根據現行中間價形成機制,收盤價直接影響第二日中間價的生成,可以窗口指導大行在收盤價時點前進行小體量升值方向操作,此方法無法求證、無法從客觀數據剝離、無法下定論,直接影響第二日中間價,市場上具有倒算逆週期因子能力的研究人員們(比如我)也無法算出。

2、央行形成遠期合約的強買盤,壓下遠期價格,抑制貶值預期。

3、逆週期因子的重新啟動,直接在中間價生成後進行調整。

4、可以再次增加外匯衍生交易合約的保證金,增加做空成本。

5、通過大行進行即期干預,央行通過與大行的掉期合約將干預消耗的子彈損耗向後遞延,也就是央行外匯儲備當下是看不到回落的,是一種隱形即期干預法,未來可以由央行選擇合適時點平滑釋放外匯損耗。

6、縮減離岸池子規模,增加離岸做空人民幣的成本,降低離在岸的情緒交叉共振。(811匯改後,離岸流動性從近萬億規模縮減到目前的六千億,外資做空勢力基本翻不起浪花,離岸人民幣池子已經很淺,基本是個在岸的跟隨盤,過去離岸人民幣指示燈作用已經大大弱化,再說遠一點,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繼續推進,離岸人民幣匯率這個東西早晚是要告別歷史舞臺的,當匯率機制足夠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足夠廣泛、跨境資本流動足夠順暢,世間只會有一個人民幣匯率,就像歐元兌美元匯率也不會區分在岸或者離岸一樣。)

7、資本管制可以再度趨嚴,對於無真實結售匯背景的投機基本流動嚴監管。

以上所有措施都可以隱蔽也可以公開,公開的震懾力與市場情緒反轉力更強,但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夠市場化的輿論壓力。憑心而論,在匯率干預問題上,發達國家也是照做不誤,任由匯率超調觸發流動性風險與資產波動才是不負責任的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