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施耐庵和羅貫中一樣,在封建社會,施耐庵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社會地位低下的文人,他所著《水滸傳》位列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塑造的一百零八將的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並對中國的民間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我國第一部長篇現實主義小說《水滸傳》,產生於14世紀中期,它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它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並早已經走出國界,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作為世界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當之無愧的。《水滸傳》的作者同羅貫中、李白、曹雪芹這幾位大文學家一起作為對我國社會影響極大的人物而列入本名單也是當之無愧的。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史書中有許多矛盾的記載,是施耐庵?是羅貫中?還是施羅合作?眾說紛紜,不盡一致。但根據我國史學界的研究,認定為施耐庵所著。他是羅貫中的老師,著作有《志餘》、《隋唐志傳》和《水滸傳》。

《水滸傳》這部膾炙人口的鉅著,是在群眾創作的基礎上加工完成的。成書之前,水滸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人為之寫作,有人為之畫贊。宋末元初,水滸故事已經為雜劇、話本所採用,如元刊《大宋宣和遺事》話本記敘了從楊志護送生辰綱,到徵方臘止的比較完整的水滸故事。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人物通過加工整理,使之更加精練生動,創造了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優秀作品。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明人胡應誠認為,施耐庵有弟子羅貫中,長時間跟隨著他。替他校對書稿。

當然,有些學者對已發現的關於施耐庵的材料抱懷疑態度,認為真偽難辨。所以說,關於施耐庵更確鑿的生平資料還有待我們挖掘。現行《水滸傳》的作者署名為施耐庵與羅貫中二人,大約便是綜合了多種意見的結果。

《水滸傳》中的英雄故事很早以前便一直在民間流傳。《大宋宣和遺事》便寫了“粱山強聚義本末”一節,有“楊志賣刀”、“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三段。元代農民起義轟轟烈烈,於是大量湧現出以梁山好漢為題材的水滸戲,如今流傳下來的有康進之的《梁山泊李逵負荊》、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同樂院燕青博魚》、李致遠的《都孔目風雨還牢末》和無名氏的《魯智深喜貸黃花峪》、《爭報恩三虎下山》等。當時這些故事都獨立成篇,相互之間沒有聯繫,而且人物形象與性格與施耐庵《水滸傳》中的人物也不盡相同。比如武行者是個“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的五毒俱全的綠林強盜,與《水滸傳》中豪俠仗義的武松迥然不同。另外,宋江這個人物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宋史徽宗本紀》上記載“淮南盜宋江等犯雎陽軍,遺將討佩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免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而且,在《大宋宣和遺事》上已記載了《水滸傳》中的36個人物,文字雖短,事實已初具規模,故事起於楊志等押運生辰綱,終結於宋江徵方臘。所以說,《水滸傳》的成書,是經過了多少代人的創作與整理,而最終由施耐用以其生花妙筆才完成的。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一個人物便是一段自成體系的列傳,因此有人以它與司馬遷《史記》相比,而《水滸傳》又通過人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連組成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金聖嘆在《聖嘆外書讀第五才子書法》中說:“《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傳》是因文生事。”金聖嘆對一文一史兩部名著的比較,是不無道理的。

施耐庵在這部小說中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必然性。正是由於官逼,才有像李逵這樣的僱農、阮氏兄弟這樣的漁民、解珍、解寶這樣的獵戶、吳用這樣的窮秀才揭竿而起,還有像80萬禁軍教頭林沖、琿城縣押司宋江等,對朝廷仍抱有希望的武官文官,也都不得不鋌而走險,正是紛紛“打破天羅歸水泊,扳開地網上梁山”。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是宋江,施耐庵在他身上賦予了忠君思想和不滿當時黑暗統治的雙重意識。在上梁山前,他是個刀筆小吏,仗義疏財,很有些江湖義氣,被稱為及時雨。自從殺死閻婆惜以後,他便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絕路”,最後不得不投奔梁山。宋江成為起義軍首領後,充分顯示了他的組織才幹和軍事才能,但是他忠君的思想卻始終沒變,時刻想著受招安,待投降以後,便效忠朝廷攻打方臘,得勝歸來,雖然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但最終還是被賜毒酒,送掉了性命。臨死,他還將李逵騙來與他同歸於盡,為的是怕李逵造反,又託夢給吳用和花榮,讓他倆人也自縊而死,這便是宋江忠君的最徹底的表現。施耐庵是肯定宋江招安的,他認為這是“綠林草莽”、“亡命之徒”最好的出路,是大忠大義的表現。但是在招安問題上,施耐庵也存在著極深刻的苦惱和矛盾。表現在小說中他所深愛的人物如李逵、魯智深、武松以及“阮氏三雄”等人都反對投降,李逵在菊花會上聽了宋江的《滿江紅》詞:“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登時胸中火起,“睜圓雙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頓作粉碎。”施耐庵充滿感情地描寫了大忠大義的宋江和那些可愛的草莽英雄們走向毀滅的過程。他告訴人們,像這樣的全忠盡義之士也不為封建統治者容納,招安並沒有什麼好結果。施耐庵確實是不反對招安的,只是他在《水滸傳》的創作中並沒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現實,道出了投降沒有好下場,這個實實在在的道理。所以說,《水滸傳》閃耀著現實主義的思想光輝。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很好地體現了施耐庵塑造人物的本領。比如,李逵、武松、魯智深都以爽朗粗豪見稱,他們心地淳樸善良,有著“桃園三結義”的氣概,又因為他們出身不同,經歷各異,所以在性格上也存在著區別。武松從小靠其胞兄武大郎賣炊餅過活,所以在他身上有著深厚的孝悌意識。魯智深是行武出身,全憑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他是個魯莽的花和尚,卻也粗中有細,這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魯智深大鬧野豬林”中都有生動地表現。李逵是農民出身,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說:李逵“樸直豪爽,對農民革命事業很忠誠,但是處事魯莽”,概括了他的性格特點。施耐庵在塑造這些綠林英雄的時候,很注意區別他們性格中的同中之異。因此,武松便是武松,李逵便是李逵,魯智深便是魯智深,一百零八條漢子就有一百零八種性情,個個不同,寫得栩栩如生。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繪,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和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通過生動描繪梁山泊農民起義如何由零星的復仇火星發展到燎原大火的鬥爭過程,無情地揭露了宋王朝統治的腐朽、黑暗現實,揭露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在於地主階級的殘酷壓迫,肯定了農民起義的正義性。作品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農民起義英雄群像,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內容,生動地描寫了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者的行動,如李逵、“阮氏三雄”等奮起反抗貪官,同時也寫了那些處於社會中上層和一些原同封建營壘中的人物,因遭到這樣那樣的迫害而紛紛參加起義軍隊伍等。特別是在80萬禁軍教頭林沖身上體現得尤其突出。此外,這部作品在藝術上也是卓有成就的。尤其是長於語言技巧和描寫入物的筆法。它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小說,語言平實、樸素、準確、洗練而生動,富於強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個性。在描寫人物上,粗筆濃墨,色彩絢爛,酣暢淋漓,神情面貌如見其人。因此,《水滸傳》問世以來,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直到今天,水滸故事的題材仍在京劇和各種地方戲劇目中佔據巨大的比重。《水滸傳》的藝術成就,也被後世優秀作家們學習、繼承。充滿反抗意識的《水滸傳》對後世的人民群眾為反抗封建統治階級而進行的鬥爭,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有些農民起義軍往往從《水滸傳》中吸取鬥爭的經驗。因此,對人民群眾來說,《水滸傳》不但是精神食糧,也是鬥爭的武器。

《水滸傳》之所以成為我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佳作,還在於作者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關係的描繪,把一幅活生生的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逼真而又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這幅圖景面前,可以看到社會各階層的情況及當時的風土人情等。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卻寫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過去,封建統治階級視《水滸傳》如洪水猛獸,將它列為“禁書”,遭到了他們的痛恨、誣衊和禁燬。但它在人民群眾中間卻流傳不絕,這足以證明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證明了它是一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的作品。施耐庵的名字隨著《水遊傳》的影響而在我國持久地流傳著。當時小說還不是中國文學的正統,小說家是為封建士大夫所不恥。因此,施耐庵在當時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賤文人。施耐庵的老家蘇北白駒場鎮東北20裡,有個叫“大營”的小鎮,附近有個叫施家橋的村莊,這裡有一座土堆一黃土而已,據說施耐庵隨便埋葬在這裡。誰能相信一代偉大的文學家便埋在這一丘荒冢之下呢?而歷代優秀的文學家的安眠之處,哪一位不是一堆荒草,幾捧黃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