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兩處寶地,一處使你壽命過百,另一處減半!此人:我選差的

相士:兩處寶地,一處使你壽命過百,另一處減半!此人:我選差的

關於風水之說,有人認為是無稽之談,也有人對其深信不疑,至於誰對誰錯,難下定論。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普遍迷信風水,尤其是墳墓的風水,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家的長輩去世後能葬在風水寶地上,以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比如《宋書·符瑞志》中就記載說:東漢人孫鍾以種瓜為生,有一天無意中聽到三個仙童說“此山下善,可作冢,葬之,當出天子”。於是,在孫鍾去世之前,他囑咐家人把自己葬在了那個地方。過了幾十年後,孫鐘的孫子孫權果真成了東吳開國皇帝。

諸如此類的記載,在史書中並不少見。這也難怪有人如果發達了,會被人調侃說是“祖墳冒青煙”。

相士:兩處寶地,一處使你壽命過百,另一處減半!此人:我選差的

在兩晉時期,有一位歷史上著名的相士,名叫郭璞。郭璞這個人“妙於陰陽算曆”,並且“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總之就是天文、地理、占卜、堪輿、推算無所不通,非常厲害。

郭璞很擅長相墓,也就是勘察墓地風水,並著有《葬經》。據《晉書·郭璞傳》記載:“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

大意是說:郭璞的母喪去世後,郭璞為母親選了一處墓地,但是這個墓地距離河流只有百步。人們都議論說不該離水太近,墓地會被水淹的,郭璞卻說:“這裡就要變為陸地了。”果然在不久之後,淤沙堆積,河流竟然改道了,墓地附近幾十裡的地方都成了良田。

通過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郭璞相墓技術之高。

相士:兩處寶地,一處使你壽命過百,另一處減半!此人:我選差的

另外,在《南史·張裕傳》中還有一段關於郭璞相墓的記載。

郭璞經常外出遊歷,有一次恰巧遇到了名士張澄的父親去世。張澄就請求郭璞幫忙挑選一處風水寶地,作為父親的墓地。郭璞答應了他,便四處去尋找。回來後告訴張澄,說自己一共找到了兩處墓地,一處風水好一些,另一處風水差一些,讓張澄二選一。

澄當葬父,郭璞為佔墓地,曰:‘葬某處,年過百歲,位至三司,而子孫不蕃;某處,年幾減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貴顯。’

郭璞的意思是說:如果張澄將父親葬在第一處墓地,那麼張澄不僅可以壽命活過百歲,而且還可以做到司徒、司空、司馬這樣的頂級高官,但是有一個壞處,就是張澄的子孫不興旺;如果張澄將父親葬在第二處墓地,那麼張澄的壽命不僅要比葬在第一處減少一半,而且這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最多隻能做到卿校一類的官職,但是子孫後代會因此而興旺發達。

相士:兩處寶地,一處使你壽命過百,另一處減半!此人:我選差的

張澄聽後毫不猶豫,果斷把父親葬在了風水差一些的那處墓地,“澄乃葬其劣處,位光祿,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孫遂昌雲”。

正如郭璞所言,張澄雖然很有才能,但是隻做到了光祿大夫,活了64歲。張澄的子孫後代卻飛黃騰達,可謂是人才輩出,他的五個兒子張演、張鏡、張永、張辯、張岱“俱知名,時謂之張氏五龍”。 他的孫子張緒、曾孫張裕等數代後人,在東晉南北朝時期都擔任高官顯爵,張氏一門顯赫了幾個朝代,真正做到了“累世貴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