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鐵亦如歌

岁月如铁亦如歌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社會主義新中國揚帆起航,青海建設百業待興。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一大批覆轉軍人、知識青年、幹部、工人和農民捨身為國,開赴高原,吹響了走向西部、走向青海、建設柴達木的號角,開啟了青海監獄事業發展、青海開發和建設的新篇章。青海監獄事業的發展,見證了老一代監獄工作者創造的卓越功績,彰顯了無私無畏的崇高奉獻精神。他們的奮鬥精神,永遠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精神傳承和弘揚是事業前進的不竭動力。為使青海監獄系統廣大民警職工,始終秉承老一代監獄工作者的光榮傳統,始終牢記黨和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紮實工作,開拓進取,為青海監獄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建設貢獻重要力量,青海監獄微信公眾號將陸續摘錄“青海監獄老幹部回憶錄”文章,帶你走進“激情似火的年代”......

岁月如铁亦如歌

歲月如鐵亦如歌

劉學科

岁月如铁亦如歌

【作者簡介:劉學科,1945年參加革命,歷任副大隊長、副科長、科長等職務,1984年離休。】

在家賦閒的幸福日子裡,每當想起過去的事情,心中就充滿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情。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交給了我深愛的監獄事業,為之奮鬥,無怨無悔!

1945年,年僅15歲的我參軍到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獨立二旅第36團(賀龍的部隊),成為一名革命戰士。由於在戰鬥中表現英勇,1946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吃了不少苦,先是抗戰,後來是解放戰爭,跟著部隊轉戰南北,曉行夜宿,吃糠咽菜,在鐵馬冰河、槍林彈雨中磨鍊自己。在一次戰鬥中我的右腿被炸傷,至今每逢陰雨天氣還隱隱作痛。那段戎馬生涯為我以後的光輝歲月奠定了堅實基礎。

岁月如铁亦如歌

1958年我響應黨的號召,從部隊轉業到了水電廠。水電廠當時叫做“西寧新生第二磚瓦廠”,那時我28歲。我記得很清楚,1958年6月28日那天,一輛馬車從二幹校即現在的汽車製造廠所在地一路顛簸將我拉到了第二磚瓦廠。50年代初期的水電廠是一片荒灘,一大片墳地夾雜著幾小塊麥地。1955年建廠時政府下通告讓住戶遷墳,56年3月幹部、犯人正式進點,一面搞基建,一面生產。起初幹部犯人都住帳篷、打地鋪,飽受日曬、風吹、雨淋之苦。後來才蓋起了土坯房,但沒有瓦,一下雨就漏雨。1958年我到廠裡時住的就是無瓦的土坯房,條件已經算是好多了。那時廠裡從浙江調入了2000名犯人,而廠裡只有14個幹部,急需充實幹部隊伍。從內地調入的犯人,絕大多數是反革命犯,還有部分本地犯人。這些犯人中一部分有文化、有技術,但體質差,調來青海後不大適應青海的氣候,不習慣吃青稞面,不適應手工制磚的重體力勞動,大多不安心改造,悲觀、逃跑思想嚴重,因此壓在幹部身上的擔子非常重。當時監獄下轄三個工區(即現在的大隊或監區),一個工區有三個中隊,我所在的工區有四個中隊,我任工區主任,工區內含制瓦隊、機房、土窯隊。一共有35個窯,燒窯需要煤,買煤要到西杏園車站去,那麼遠的路程,沒有車,就想盡辦法到處借車去拉煤。那時的路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塵土飛揚,路況十分糟糕,自行車都難以行進。有句自嘲的話叫“坐上汽車就如在大海里坐船”。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廠裡生產的磚瓦質量在省內是數一數二的,只是運輸不便多少制約了銷量。當時磚瓦總產量最高時可達2000-3000多萬塊。日產量3、4萬塊。為了提髙產量,幹警們每天不到晚上12點不回家,有時日夜生產,就一直堅守在工地。1959年我所在的工區受到了勞改局的表揚,被評為先進集體,那兩年的磚瓦生產的確很輝煌。到了1960年水電廠更名為省監獄。由於國家的基本建設減少了,磚瓦生產下馬了,大批犯人被陸續調出至各個農場,留下的少部分犯人也改為種地。面對三年自然災害,廠裡有600畝地,每年可以收穫些糧食蔬菜,加上餵豬、養禽,勉強度日。幹部同犯人同吃同勞動,吃的也就是青稞麵糊糊而已。為加強困難時期的監管工作,幹部對罪犯的思想改造工作做得十分細心。艱苦的歲月,廣大幹部團結一心,任勞任怨地完成了困難時期的各項改造和建設任務。

岁月如铁亦如歌

1966年由於工作需要,我調至巴倉農場,一直到1972年,和同志們一起經歷了艱苦卓絕戰天鬥地的開發農場的奮鬥過程。我當時在巴倉水渠大隊,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幹部、工人家屬都住在臺上,離各個中隊很遠,最遠的中隊相距十幾裡地之遙。有些幹部一家人一年也團聚不了一次。為了安撫穩定幹部職工的情緒,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我自行決定:只要不跑犯人,不影響生產,自己能解決居住問題,就可以將家人接到隊上來。這一擅自做主的“土政策”得到了大家的擁護。各中隊於是紛紛自行搭建棚屋、帳篷。就這樣,家屬們都有了住處,那個冬天還算過得去,儘管青稞麵糊糊很稀,喝完碗底全是沙子,但民警職工的情緒好轉了。家屬們住處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孩子們需要學校。我又決定建立帳篷小學,從各中隊抽調有點文化的幹部任教,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個小學校挺不錯呢,當時我的大兒子從西寧來還上了幾天課。1972年我又調回了水電廠。當時磚瓦生產恢復了,主要生產的水輪發電機組除內蒙古外在全國各地都有銷售,口碑很好。我們生產的水輪發電機從55千瓦、75千瓦、125千瓦到以後的250千瓦,在全國反映都很好,最大的兩臺是630千瓦的。水電廠最輝煌的時代就是這段時光。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磚瓦需求量猛增,廠裡就主要以生產磚瓦為主了。

我這一生沒有做什麼大事,只是任勞任怨地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我說這些是要後人承傳革命傳統,為青海監獄事業的發展再創輝煌。今天的人們是幸福的,要珍惜呀。

岁月如铁亦如歌

(摘自青海監獄老幹部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