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很多家長都知道,冬天是孩子意外燙傷的高發期,像“湯婆婆”、電暖爐、暖氣片等取暖用品對孩子而言都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儘量遠離孩子。

但是,夏天同樣不可掉以輕心!

近一月以來,

燒傷整形外科門診接診了近700例患者

是冬天的一倍

其中,3歲以下嬰幼兒佔了三成!

▼▼▼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圖源東方IC

前幾天,在該院的燒傷科病房裡,年幼的男孩軒軒躺在病床上,手背纏著厚厚的紗布,軒軒的家人心疼地給他播著動畫片,希望能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不要撓燙傷的地方。

4天前,軒軒在家裡提燒水壺時不小心打翻後被燙傷,導致手背皮膚混合II度燙傷,至少需要3周以後才能出院。

這樣的事故在近期並不罕見。

17個月大的小剛,在媽媽為他調洗澡水時,抓住兌熱水的花灑往身上淋,被將近一百度的熱水瞬間澆到臉上、身上,造成二度燙傷;

18個月大的果果,在家長為他兌奶粉時意外打翻了熱水,造成孩子的頭、面、頸、胸燙傷;

寧波一名3歲男孩不小心撂倒桌上的電熱水壺,滾燙的開水導致他胸口和上肢發生三度燙傷……

除了家裡,公共場合潛藏的燙傷威脅也不少見:

像廣場、公園裡的地燈,經過一天的暴曬和自我加熱,溫度分分鐘能飆到一百度以上,和人的體表一接觸就能產生燙傷;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還有露天遊樂場裡的滑梯、鞦韆等設施,無論是金屬材質還是塑料材質,經過長時間太陽直射後,當時摸上可能溫度還可以接受,但孩子若在上面玩上一會,卻極有可能會產生低溫燙傷;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圖源網絡

至於路邊沒有保護罩的空調外掛機、被長時間暴曬的汽車外殼、金屬電線杆等等,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而言,家長稍不注意,他們就有可能受到傷害。

並且,如果孩子已經被燒傷、燙傷,

家長第一時間的處理很關鍵!!!

在各種送醫案例中,經常能看到家長強行剝下孩子傷口的衣物,導致他們傷口擴大、皮膚脫落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些異想天開的“偏方”也給醫護人員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降溫,會在他們的創口上塗抹各種東西,塗蘆薈膠、食用油或牙膏都算是“常規操作”了,有的家長還往孩子的傷口上擦醬油、撒鹽、淋白酒、抹豬油!(幸好沒有撒孜然的……)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民間有很多對付燙傷的“偏方”,團長小時候就被抹過豬油,抹得跟豬剛鬣似的……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這些偏方為什麼不能用?

不要撒鹽: 有句俗話說“別在傷口上撒鹽”,失去了表皮的保護,受傷的細胞碰到醬油、鹽水那得多疼啊!

不要塗豬油: 而豬油作為油類,可阻礙熱量的散發,反而可加重燙傷;

牙膏也不要塗: 牙膏亦如此,阻止散熱,會讓燙傷更嚴重。

如果孩子被意外燙傷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首先,家長要明確燙傷的輕重之分:

Ⅰ° 燙傷 局部僅輕度紅腫; Ⅱ° 燙傷 則會出現水皰;Ⅲ° 燙傷 最嚴重,可傷及皮下組織、脂肪、肌肉等,局部可成灰色或紅褐色,甚至變黑髮焦。

燙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熱源溫度,以及皮膚與熱源的接觸時間。當孩子發生 Ⅲ° 燙傷時,家長需立即帶他們去醫院救治;如果是Ⅰ°、Ⅱ°燙傷,家長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緩解孩子的痛苦:

1、衝

將燙傷部位用清潔的流動冷水沖洗 30 分鐘左右,水流不宜過急。流動的冷水可迅速帶走局部熱量,減少進一步熱損傷。

2、脫

在冷水中,將覆蓋傷口表面的衣物去除,切記小心謹慎,不可強行剝脫。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

3、泡

將燙傷的部位置於冷水中持續浸泡 10~30 分鐘,可緩解疼痛,進一步散發熱量。如果寶寶還比較小,而燙傷的面積較大,需注意觀察寶寶體溫。

4、蓋

通過以上處理後,以潔淨或無菌的紗布、毛巾覆蓋傷口並固定,可保持傷口清潔、減少感染。

5、送

特別提醒:

如果孩子是被化學制劑燒傷,如強酸、強鹼等,不要用水衝,要用乾布擦除,並儘快把他們送往醫院。

另外,很多孩子燙傷後,家長擔心會不會留疤,這也與燙傷程度有關。Ⅰ° 及淺 Ⅱ° 燙傷創面癒合時可不留疤痕,而深 Ⅱ° 及 Ⅲ° 燙傷則會形成疤痕。在癒合過程中,新生的皮膚通常會比較乾燥甚至開裂,家長可使用合適的潤膚膏給孩子塗抹。

醫院3成燙傷患者是嬰幼兒,家長抹的“偏方”更讓醫生心累……

想要孩子遠離燙傷

生活中得做好預防

其實,想讓孩子遠離燒、燙傷的傷害,最實用的“保護方法”永遠是提前預防,在生活中,家長也要對孩子身邊的所有熱源把好關。

▶洗澡水

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控制好水溫,條件允許可以使用溫度計測量。

▶衝奶粉

需控制好溫度,以滴在家長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家裡若是使用加熱式飲水機,需對熱水出水口做好管理,以免孩子意外碰到被燙傷。

▶燈泡、電動玩具等

白熾燈打開時溫度都很高,建議家長在家中選用溫度不高的節能燈。孩子的電動玩具需要檢查電路、電池,避免購買不合規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局部過熱。

▶廚房

家中的廚房最好上鎖,防止孩子輕易進入。像熱水瓶、開水壺等需擺放到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燒好的熱菜和盛熱水的杯子也不可放在桌子、灶臺邊緣,以免孩子抓翻。

▶ 時時叮囑

在做好環境預防的同時,家長也要時時叮囑孩子,告訴他們家中的哪些東西是不可隨意觸碰的,對較大的孩子,家長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消防安全教育。

編丨朱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