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地铁上抽电子烟被劝阻,反飙脏话:有没有文化?电子烟不是烟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7月31日,一名女子在北京地铁10号线的列车上吸电子烟,然后遭到了其他几位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劝阻,没想到,女子非但不知悔改,还蛮横地反驳道:你们有没有文化啊?电子烟不是烟!

因为女子的恶劣态度,双方之间还发生了言语上的争执。

在地铁这样的公共场合吸电子烟,被好心劝阻后还要大爆粗口,女子的言行无疑令人愤怒。

女子地铁上抽电子烟被劝阻,反飙脏话:有没有文化?电子烟不是烟

林语堂曾经这样形容过某些国人:中国人只知家庭,不只社会。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中国人不会过公共生活,没有公共场合素质。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你有深有体会了。在电影院里,很多人大声喧哗、打电话、抖腿,完全不顾其他人安静观影的权利。公共厕所里的免费抽纸,总是用得特别快,甚至还会有人专门去拿,说是反正不要钱,不拿白不拿。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也举不完,而且越举越来气。

近年来,国人的腰包的确是越来越鼓了,但不会过公共生活这一点,却一点也没有长进。

那什么是公共教养呢?就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所应该具备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公共场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共教养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还可以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女子地铁上抽电子烟被劝阻,反飙脏话:有没有文化?电子烟不是烟

在我看来如何培养一个人的公共教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公共场合,做任何事都要尽可能地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不要乱丢垃圾,这就是在为清洁人员减轻工作量,这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第二,在公共场合,自由是有条件的,是应该有约束的。比如,你在电影院看定影,理论上说,你有抖腿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考虑到你抖腿会影响到其他人观影,那么你就不应该这么做,这就叫有约束的自由。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第三,你需要为别人着想,这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教养。比如,你要扔碎玻璃,那么你是否可以提前把这些碎玻璃包好再丢呢?这样的话清洁工被玻璃误伤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你做任何事,都想考虑到别人。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所谓公共场合教养就是一件一件非常小的琐事,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一个公共教养良好的人。

女子地铁上抽电子烟被劝阻,反飙脏话:有没有文化?电子烟不是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