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的這條古街,歷經過繁華喧囂,也見證了侵華日軍的罪行……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馬岙具有近六千年的海洋文化歷史,

“海上河姆渡”、“千島第一村”等美譽。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轄區內的樓門街,

曾是當地最熱鬧繁華的老街,

目前仍保留著古老的文化印跡,

散發出濃郁的古韻氣息。

樓門街

東起平石嶺下定馬公路,西至安家石板路下,總長1700米,道路兩側有不少商鋪,菸灰色的牆體和外立面造型都帶著歲月的質感,透露出濃濃的民國風。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古街~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別看現在樓門街上人不多,

它曾經是馬岙的中心商貿區。”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現年60歲的林國立從小居住在樓門街附近。他告訴小編,樓門街一帶最初稱為樓門口,主街是一條石子路。在他年幼時,主街周圍以農田為主,道路不到4米寬。地居民聚集在這一帶擺攤賣蔬菜、早餐等,逐漸形成了一個露天的商貿集市區。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樓門口曾經還是開紅白廟會的集中點,幾乎家喻戶曉,尤其遇上五年一次的大型廟會,大沙、小沙、白泉等地的人都會趕來參加。成千上萬的人聚在樓門口一帶,看錶演、吃美食,好不熱鬧。

“樓門口曾經是林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

這一地名源於一個傳說。”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現年80餘歲的林玉榮告訴小編,林氏祖先於南宋寶慶年間乘坐福建漁船到馬岙,船停海邊時被樓氏母女收留,後與樓家女子結為夫婦。為報答樓氏母女的恩情,林氏祖先將該地命名為“樓門口”。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也有另一種說法,當時收留林氏的母女姓婁,林家祖先為報答恩情和紀念這段美好姻緣,把婁與林的一半結合起來,組成“樓”字,稱為“樓門口”,婁氏女子此後也被林氏一族尊為“婁(樓)氏太婆”,如今林氏宗祠裡也有關於“婁(樓)氏太婆”的相關記錄。

“繁華的樓門口一帶曾經歷過一場鉅變

———火燒景陶(馬岙)事件。”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林玉榮說,當時,侵華日軍以游擊隊員躲藏在馬岙為由,瘋狂地對林家及附近村莊進行燒、殺、搶,樓門口一帶幾乎化為廢墟。“日軍用蘆葦杆點燃屋子,火勢蔓延得很快,從定海都能看到馬岙這裡的火光。大火燒掉了700多間房子,樓門口這一帶除了林氏宗祠,幾乎都燒完了我父親的腿也在那場大火中被嚴重燒傷。

1966年,隨著樓門口自然村前的幹覽-馬岙公路開通,樓門口的公路兩側陸續建成民宅,水泥路代替了石子路,褪去了舊時的繁華,如今改造後的樓門街古樸而又平靜。

定海的这条古街,历经过繁华喧嚣,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這條老街雖不再充斥市井的熱鬧,

但仍保留著樓門口古井、林氏宗祠等,

向世人靜靜訴說曾經的故事,

成為“海上河姆渡”的一份珍貴記憶。

記者:王思圓 王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