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從2015年開始,國內一股新能源的創業風潮席捲至今。風潮之下,有關汽車製造、無人駕駛、充電樁運營的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隨著今年二級市場資金短缺現狀加劇,一些追著風口的狂奔者卻發現自己跑到了懸崖邊。

8月1日,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一電動)發佈了公司解散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因研發資金投入過多和融資方式不當,運營財務成本過高,容一電動近年來持續虧損,已無法繼續經營。經公司股東會決議,公司於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進入公司清算程序。

當天下午,獵雲網趕往容一電動總部,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東坑社區長豐工業園,看到現場已經聚集了20多名容一電動的供應商。來自五金電鍍公司、鋁廠、裝修公司等之前與容一電動有過合作的企業工作人員,他們聚集在廠房門口,希望能討回所欠貨款。這些供應商中,涉及欠款金額最高為432萬餘元。容一電動的總計欠款則為8225萬元。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4天前答應付款,隨後突然發佈清算聲明

“之前答應了7月28號付款,沒付就拉三臺機器,都指定好了是哪三臺。沒想到今天就發佈公司清算聲明瞭。”深圳市鑫鴻藝裝修工程有限公司的張女士對獵雲網表示,她的公司從2014年就開始和容一電動合作,主要負責其廠房裝修。“去年10月容一電動又開了一家分廠,分廠的裝修費用為50多萬,加上原來的欠款,一共是740242元。”

據介紹,張女士和容一電動的負責人李進普是四川老鄉,與其已經合作了4年之久。出於對李進普的信任,張女士一直和李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貨款結賬。

最近一次見到李進普時,李進普將工廠3臺機器指定給張女士作為抵押,抵押條件是“將欠款單據交由李進普保管”。直到7月30號,由於欠款數據過大,張女士到容一電動總部索要貨款,“但當時有合作方討債跳樓”,張女士已無法進入公司。

“這個公司是最大的客戶,我們自己投入也是最大的。”張女士表示,自己現在處境很艱難。“老公2016年查出來是尿毒症,每兩天都要去血透一次,一個月醫藥費都是7萬多元,家裡還有3個在讀書的孩子,經濟壓力很大。”

除了張女士,現場維權討債的供應商還有很多,欠款數額比張女士高很多的商家更是不在少數。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我們是2015年開始和容一電動合作,一個月提供200多萬的鋁材料,他們拿去做散熱器。每次都是分兩次分三次還款,等到快還完的時候又有新的應付貨款,所以一直處於催債的狀態。”

廣東興發鋁業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山分公司(以下簡稱廣東興發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概是從去年10月開始,容一電動一直不給錢,當時是欠了超過500萬。於是公司停止供貨,從去年10月到現在,公司經常派業務員催債,每次只給10-20萬。

“在7月15日左右,容一電動還表示7月30日還款50萬。直到31日在公司門口所貼告示才得知的具體消息,目前也聯繫不上公司人員,還有400餘萬元的賬沒收回來。”

根據容一電動公司門口的公告,以及深圳市光明新區南鳳派出所提供的《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解散情況彙報》,獵雲網得知容一電動目前的公司債務合計約為8225萬元。其中:供應商貸款為3115萬元(共有223家供應商);深圳鑫科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融資借款為4200萬元;深圳德和晟投資企業(有限合夥)融資借款為230萬元;杭州銀行深圳福永支行融資借款680萬元。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另一方面,容一電動公司資產合計約568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原值3041萬元,賬面資產淨值1595萬;庫存原材料、商品約900萬元;裝修投入原值533萬元;應收賬款約1200萬元;專利無形資產評估價值230萬元;銀行存款約128萬元,已被深圳市寶安區法院光明法庭訴訟查封;深圳市政府高新企業“大功率充電”補助資金共300萬,2017年100萬已到賬。

危機——從五金製造到充電樁生產背後的矇眼狂奔

那麼,這家充電樁企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經過核查容一電動的公司信息,獵雲網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場有關新能源風口的盲目追逐。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容一電動的前身為深圳市容光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主要的業務範圍是五金製品、模具、機箱、微波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和銷售。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不過,2015年新能源的風口漸起,中國的新能源投資達到1029億美元,佔全球投資總量的1/3。據國家四部委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為滿足這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2015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

一年以後,2016年5月24日,深圳市容光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也隨之更改為新能源汽車充電連接器、高壓大電流連接器、金屬連接器、線束、充電樁、車載充電機、大功率充電解決方案的技術開發。隨後,2016年10月17日,容一電動CEO李進普出資1948.5萬,佔股90%。

隨後的2017年,剛剛改頭換面的容一電動就相繼獲得深圳市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並赫然出現在了《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17年第四批扶持計劃擬支持項目名單》中。

根據深圳市發改委公告,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單位)、深圳市斯比特電子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一起成立一個名為“智能共享型電動汽車大功率充電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的合作項目。項目建設週期為2017年-2020年,總投資為1.911億元。

從張女士的表述和天眼查的變更信息來看,容一電動是在業務調整後一年,就在原有廠房的基礎上,繼續加大了對於充電樁的業務佈局。短短的一年時間,容一電動就從一個生產五金製品的公司變身為一個充電樁的新能源技術公司,並快速擴張,興建廠房。

隨著清算出局,該項目資金根據上述的解散情況公告,容一電動只在2017年收到了來自深圳市政府高新企業“大功率充電”補助資金100萬元。至於該項目目前進度如何,對容一電動來說已是無關緊要了。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根據第一電動網的報道,進入充電樁行業後的容一電動專注做充電槍,客戶是充電樁主機廠。但後來因為越來越多的充電槍企業如番禺電纜集團(知崇新能源)、瑞可達、蘇州一航、永貴等進入價格戰,容一電動就進一步拓展了業務線去做交流樁,變成了一個充電樁企業。容一電動變成充電樁企業之後,等於把原來的客戶變成了競爭對手,公司戰略決策失誤是導致目前困局的因素之一。

“實際上,像容一電動這樣的充電樁產品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一位充電樁運營商向獵雲網表示,容一電動這樣半路出道的公司在技術上的積累幾乎是沒有的,都是靠著一些零配件供應商提供的模組,“攢”出來的產品,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欠那麼多不同種類的供應商貨款。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除了一些小微運營商會買他們的產品,市場的大多數人都更傾向於大品牌企業生產的充電樁,或者是國外的。”上述人士表示,像容一電動這樣的充電樁主機廠早就該淘汰了,只不過新能源的風太大,一時半會沒掉下來。

尾聲

目前,守在容一電動公司門口的供應商並沒有拿到相應的欠款,也並未見到企業負責人李進普。在“容一貸款微信群”裡,供應商計劃到深圳市光明新區政府討要說法,希望政府能出面解決。

負責容一電動清算工作的律師表示,公司目前沒有沒有現金流了,資不抵債,員工全部清退了。涉及欠款的供應商可以通過法律訴訟追討欠款。

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供應商該起訴的就起訴。容一電動公司在找買家,因為也有一定的資產,下一步還有1000萬的資產未到賬。”

容一電動負責人李進普: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直擊現場丨容一電動倒閉清算,欠款8225萬,供應商堵門討債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