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當時一場戴著鐐銬的舞蹈

愛情,當時一場戴著鐐銬的舞蹈

"自由,是戴著鐐銬的舞蹈。"這精闢的論斷,出自1947年出版的《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新聞界》。

五四時期,聞一多化用了這句話,對當時剛從近體詩裡解放出來,因為矯枉過正,而太過自由的新詩,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學觀點:"詩歌,是戴著鐐銬的舞蹈。"

舞蹈,而戴著鐐銬,自然有了制約與束縛,看似不能隨心所欲,然而,倘若真的隨心所欲,只怕反而因為失了分寸而過早走到窮途。

所以,自由是有鐐銬的,詩歌是有鐐銬的,而我以為,愛情也是需要有鐐銬的。

愛情,當時一場戴著鐐銬的舞蹈

林徽因與梁思成大婚前夕,梁思成忐忑地近乎不敢置信地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擇了我?"

林徽因答:"這個答案很長,我會用一生回答。"

從前我不懂,以為林徽因只是用外交辭令,迴避了這個難題。現在我才明白,其實,問題的答案,林徽因也並不知曉,答案,其實只在時間裡。

當時當刻,林徽因心中未免不是忐忑的,也許時間最終揭曉的答案很是無情,她當時的選擇可能在時間裡給出一個全非所期的答案。但又能如何呢?至少在當時,選擇梁思成,是她在諸多選項中,綜合考慮覺得最優、幸福概率最高的一個選擇。

林徽因懂得愛的鐐銬所在,在婚前的選擇中,她理智地離開了過於熱情過於羅曼蒂克的詩人徐志摩,躲開了輿論的風浪,躲開了婚後浪漫落空的一地雞毛,選擇了理性而踏實、並已有婚約的建築家梁思成。

在婚後,她又有過一次理性的選擇,是在博學睿智深情真摯的哲學家金嶽霖與志趣相投寬厚包容的丈夫梁思成之間。她坦蕩而無助地求助丈夫梁思成:"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非常苦惱。"而梁思成豁達地讓她自己做選擇,金嶽霖於是認定梁思成比自己更愛林徽因,選擇了退出,併成了梁家一生的摯友。

愛情,當時一場戴著鐐銬的舞蹈

懂得愛情需要戴著鐐銬舞蹈,大概是一個女人思想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可惜,同樣才貌雙全的陸小曼,在面對愛情時候,完全被情感的浪濤,沖垮了理智的堤壩。

當她打算和王賡離婚改嫁徐志摩時,發現自己有了王賡的孩子,竟然決絕地去偷偷找醫生打掉了孩子,隨後嫁給了徐志摩。結果,這一次人流手術,留下很多後遺症,導致她終身不育,並且婦科病纏身,一生都受病痛折磨。這彷彿,是命運對她太過任性的懲罰。

其實,完全可以有溫和點的路可以走。王賡其實真的算得是個君子,無論是他還是小曼的父母,當時都希望她生下孩子再徐徐籌謀。然而她決絕地拒絕了這種可能,一意要速戰速決投奔詩人徐志摩構畫的浪漫前景。而當他們真的步入婚姻,首先擺在眼前的,不是輿論的壓力,不是眾叛親離的局面,是詩人徐志摩根本養不起名媛陸小曼的現實尷尬。

後來很多人詬病陸小曼的奢侈,認為她耗盡了徐志摩的才華與生命,可他們忘了陸小曼本就是一擲千金的富家小姐,也忘了陸小曼為這段婚姻付出的慘痛代價。其實,歸根結底,徐陸二人,都是太過理想化太過浪漫太缺少理性的人,他們忘記了愛情應該遵守的規則,擺脫了鐐銬,於是過早舞到曲終人散。相愛容易相處難,不合適的人,憑藉著一腔子熱情走在一起,熱情燃燒完後,走到末路是早晚的事。

所以林徽因選擇用一生去慢慢尋找答案,用一生去踐行愛的承諾,而不是靠著一時的愛的衝動,最後實現了志同道合的幸福愛情與婚姻,而徐陸二人的婚姻,很快便陷入了一個呑雲吐霧、一個疲於奔波,一個留戀舞池、一個厭惡交際的矛盾。他們的激情消散地很快,婚姻的現實逐漸揉碎愛情的夢幻。在徐志摩飛機失事前,他們之間的美妙激情,是陸小曼掄起煙槍,砸碎了徐志摩的眼鏡片。

所以我欣賞陸小曼的至情至性恣意汪洋,因為那是我們內心向往而不敢付諸實踐的任性;但我更願意學習林徽因的進退有度拿捏得宜,因為她比我們有才有貌卻仍舊懂得遵從規則。一個更有資格任性的人仍需要鐐銬,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遵循社會的規範,不去戴上愛與自由的鐐銬?

從來都覺得,在現代社會,很多優秀的女性,在歲月裡日漸失去光芒,除去為家庭所累外,很多,是因為為感情所累。所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我以為用在女性身上也極為妥當,很多女性都是因了"兒女情長"而泯然眾人,被自己廢去了武功。

一個女人,只有懂得用理性來制約感情,才算得真正成熟與智慧。

或許,只有當我們給感情加上理智的枷鎖,我們才在女性地位已經實現與男性空前平等(雖然可能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的時代,獲得了現代女性真正的自由。(涓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