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邯鄲紀事丨魚水情深潤古城!邯鄲雙擁工作紀實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鱼水情深润古城!邯郸双拥工作纪实

這是一片遍佈紅色足跡的沃土,一座軍民魚水情深的城市,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早已深深根植在這裡。

1993年,邯鄲地市合併,當年被授予“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譽稱號,此後連續八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譽稱號,十一次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古城下、滏陽河畔、街巷裡,處處傳頌感人肺腑的“雙擁”故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鱼水情深润古城!邯郸双拥工作纪实

革命根據地 悠悠擁軍情

“邯鄲‘雙擁’工作瞄準基層發力,俯下身子實幹,紮實開展‘雙擁’工作,真正做到深入人心。”連日來,多名受訪的部隊領導與老士兵連聲讚道,邯鄲是一方有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的熱土。

革命戰爭年代,英勇的邯鄲軍民,水乳交融、同仇敵愾;和平建設時期,軍愛民情真意切,民擁軍實實在在。多年來,我市把雙擁工作當做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政治任務,始終做到“兩親自、三帶頭、十見面”;進一步完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黨政軍事活動日、議軍會議、軍地聯席會議、走訪慰問、現場辦公、檢查評比等“七項制度”,先後制定近20項雙擁工作政策規定,使雙擁工作步入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鱼水情深润古城!邯郸双拥工作纪实

舷號579的邯鄲艦

同時,我市持續深入開展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雙擁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街道、進農村“五進”活動,設立宣傳塔牌,新建國防教育園、紅色電影收藏館、紅色電臺紀念館,編創拍攝了《太行媽媽》《紅色號角》《太行山上》等一批抗戰題材影視劇,在涉縣將軍大道旁雕刻2.4萬平方米抗戰主題巨型浮雕牆,為駐邯部隊駐地道路命名“先鋒路”“學軍街”“八一路”等,使雙擁和國防教育體現在時時處處、點點滴滴。2016年,以邯鄲市命名的導彈護衛艦“邯鄲艦”正式入列北海艦隊,成為我市雙擁工作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鱼水情深润古城!邯郸双拥工作纪实

退伍軍人、河北中福煤層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清堂

一朝從軍路,終生擁軍情。2008年退役軍人郝清堂創立河北中福煤層氣開發有限公司,招錄復退軍人和軍嫂28人,在家鄉魏縣投資30多萬元,為消防部隊安裝天然氣管道並免費供氣,還積極幫助困難優撫對象捐款捐物50多萬元,先後為福建海軍建設天然氣供氣站,從根本上解決了5000多人的工作、生活用氣問題。整齊的軍旅宣傳牌、彈殼拼裝的紀念品……站在退伍軍人創業孵化園,65歲的高英感慨不已。前些年,她開辦河北工程大學軍地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轉業退伍軍人創業孵化基地”,為退役軍人培訓技能30次、為40家企業完成創業規劃,趟出一條新的擁軍之路。

多年來,我市注重培樹擁軍典型。全市先後有300多人受到表彰,其中4人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12人被表彰為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和先進個人,7人被表彰為河北省愛國擁軍優秀企業家;推出“美麗邯鄲最美雙擁人物”10人,“最美軍嫂”10人;在全市挖掘9名邯鄲籍現役士兵典型,為其量身訂製專題片並播出,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擁軍事業、爭當擁軍模範”濃厚氛圍。

擁軍優屬 勇摘桂冠

為切實解決部隊和軍人的後顧之憂,我市率先提高進藏入疆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在全省率先通過購買商業保險緩解優撫對象看病難問題。三年落實市級撫卹補助配套資金1300萬元;落實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市級配套資金4560萬元,以200%標準足額髮放進藏入疆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為全市1.4萬名優撫對象投保“榮軍健康御險”;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持續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幫助優撫對象解決生活、住房等難題,高標準落實優撫政策。

我市堅持對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實行擇優選崗,對退役士兵進行陽光安置,對隨軍家屬安置實行分類保障,對軍隊退休幹部安置實行跟進服務,對城鄉退役士兵實行一體化就業培訓。三年接收軍轉幹部173名,82%安置到黨政機關。安置家屬59人,落實現役軍人子女入學優待50人,烈士子女11人。全市接收退役士兵10936人,參加技能培訓7155人。率先在全省提出“敞開兩個口子、做到三個兜底、實施三項補貼”(敞開臺賬錄入、政策兌現口子;資金欠帳、就業安置、社會保障兜底;軍齡、榮譽、傷殘補貼),累計列支軍隊退役人員政策落實專項資金9.78億元,為軍隊退役人員安排政府購買服務崗位6300個。魏縣建立雙擁服務中心,為優撫對象提供集傳統教育、共建活動、信訪接待、政策諮詢、醫療保障、短期療養於一體的一站式雙擁優撫服務,是全省首創、功能最全的服務平臺。曲周縣成立23個“軍人之家”,開展政策宣講、權益維護、解疑釋惑、幫扶解困。全市設立308個社區雙擁工作站,做到站牌、活動室、制度、宣傳欄、檔案“五統一”,實現雙擁政策扁平化落實、服務需求點對點到人。

多年來,我市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優質服務,強化政策落實,強化宣傳教育,強化融合發展,使全市雙擁工作呈現深入推進、良性互動、融合發展良好態勢,2016年成功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佳績。

軍民融合 情同魚水

“部隊需要什麼,黨委政府就辦什麼;部隊訓練到哪裡,服務慰問就跟到哪裡。”近年來,我市累計投資4億多元用於擁軍建設項目。三年投入資金近300萬元支持“邯鄲艦”建設,幫助駐邯部隊修路12條(段)、150公里,新建佔地385畝的民兵訓練基地、儲量2500萬公斤的軍供大廈、總面積89萬平方米的人防工程,為20支民兵應急分隊和全市武警、消防部隊配齊反恐維穩、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滅火等應急器材。

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網一庫”(軍事綜合信息網、310指揮專網、國防動員公務網,國防動員數據庫),支持軍分區、預備役炮兵旅建起移動通信指揮系統,協調河北工程大學、中船重工718所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與9個駐軍單位結成科技擁軍對子,各級共建單位為部隊贈送電教設備500多臺,為部隊提供培訓5000多人次,有力促進了部隊戰鬥力提升。

駐邯部隊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親人,堅持融入邯鄲,在綠美邯鄲、扶貧攻堅、搶險救災等重點工作中作出巨大貢獻。先後籌資900餘萬元,幫扶56個貧困村和後進村;為19個村修建道路、村民廣場、文化室等基礎設施,為23個貧困村建立了“健康小屋”,每年捐贈助學金10餘萬元;先後幫助225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成建制出動官兵2萬餘人次,積極參加滏陽河通航、紫山綠化等重點工程,“7·19”特大洪澇災害危急關頭,駐邯部隊奮勇在先,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全力抗洪搶險,累計出動現役部隊4633人次、民兵14982人次,調用直升機29架次,協助轉移群眾6.4萬人……充分展示了人民子弟兵在危難時刻顯身手、捨身守護百姓保衛家園的形象。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纪事丨鱼水情深润古城!邯郸双拥工作纪实

各部隊與駐地派出所密切配合,建立軍警民聯防制度。武警支隊主動配合公安機關“網格化”巡邏防控,擔負各類勤務300多起,被市委、市政府譽為“打擊黑惡勢力的強兵勁旅”,譜奏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軍民魚水一家親”進行曲。

如今,在邯鄲這片熱土上,黨政軍民不忘初心、同心勠力,闊步走在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路上,“雙擁”讚歌正氣勢恢宏地響徹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