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我不是教你詐,我只是叫你別犯傻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那種對生活能放鬆警惕因此永遠快活的人,真的很值得羨慕。自從覺得自己變成了大人,就根本做不到了,我永遠居危思危居安也思危。

絕大多數普通人生活裡的「危險」,其實指得也不過是有沒有錢,這是每個人的應急機會成本,換句話說,你消費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舒服程度,你對生老病死的應付能力則是你真實生活水平的底線。說慾望爆棚也好,說生於憂患也好,自打到了25歲開始,真實研究了非常多相關知識,也因為年紀和閱歷,愈發意識到生錢最快的源頭是錢本人。因此連看電影都會對相關題材多關注一點。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大空頭》是2015年的電影,以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為背景,講了一些人如何提前發現不對頭,在所有大廈傾斜倒下全身而退甚至大賺一筆,同時試圖阻止這場噩夢發生的故事。

《大空頭》是2016年奧斯卡的最佳改編劇本,同時拍攝所運用的鏡頭語言非常波普,以拼接式的剪輯和真實名人穿插劇情中解釋專有名詞強行打斷連接的出離感生生製造出一種黑色幽默。電影卡司也十分亮眼,集齊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這等可以召喚神龍的演員列表。不過《大空頭》最值得一看的,還是通過一部電影的時間,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讓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家們為普通大眾設下的全套昭然若揭。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簡單講講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吧。美國社會以信用制度為基礎,在借貸機制非常完善的基礎下,通過對消費行為的誠信程度對人的信用等級進行分類,有過違信行為的人會被評判為次等。但是在進到2000年後,美國房產市場蓬勃起來,為了鼓勵消費,銀行不考慮信用評級,把貸款無節制地發放給所有人,促使他們買房。他們做出這個自大決策的基礎來源於對房產泡沫的判斷失誤,房產搶手,房子不會賣不出去,就算有人還不上貸款,也可以隨時將房產進行交易,所有永遠不會有人還不上貸,銀行永遠不會吃虧。

但同時為了轉移風險成本,有人制造了一種金融產品,就是和銀行對賭,進行信用違約互換的貸款違約保險,即替銀行承擔了一部分貸款的債權,但同時,銀行發放的貸款收不回來,這份保險將收穫數倍甚至數十倍的賠償。貝爾扮演的邁克爾是最先發現有可能出現次貸危機的人,也是創造出貸款違約保險的人。高司令是投資銀行的工作人員,他知道了貝爾的行為,瞬間理解了其中奧義,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把銀行的貸款違約保險賣給投資人換一撥分紅,最後又通過投資人的盈利得到另一筆分紅,他是這個故事裡賺小錢卻空手套白狼穩賺不賠的人。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當然,這是聰明人的賺錢方式,與我們的生活相隔甚遠。我們更應該瞭解的,是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政府、房市、金融業為了割韭菜,一起做高市場,讓大眾入場,他們滿懷信心,通過背後各種債權轉移的操作,從中獲利。背上鉅額貸款的人永遠不會是這些年薪超過七位數的金融家,換不上貸房子被抵押而無家可歸的人也永遠不會是他們。這是「上層建築」的如意算盤。

次貸危機的核心原因就是無節制發放貸款導致的房產泡沫。聽著熟不熟。預支了未來的消費去換一個房子的夢想,以為自己扛得住壓力換來一種穩定生活,聽著熟不熟。國內經濟看上去蓬勃,但全球經濟一體化前一發動全身的情況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產能過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都是花著明天的錢在enjoy my life,那明天的錢誰來花,誰又花得出來呢?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我沒有在唱衰的意思。但卻不得不思考。巴菲特說,潮水退了才能看出誰在裸泳。絕大多數人都是隨時會破的泡沫,少部分人能在泡沫起時入,泡沫破之前抓住一大把紅利全身而退。用錢生錢,就是抓泡沫的過程。《大空頭》只是一個側面。我們真實地,隨時隨地活在巨大騙局中,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多去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做不成抓到泡沫的人,也一定要避免成為被洪水沖垮的堤壩。

更多好玩的思想,歡迎【掃碼】探索。

大空头:我不是教你诈,我只是叫你别犯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