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爲漢室宗親,卻只是一介布衣,最後成爲皇帝,不是劉備

三國時期,劉備對人自我介紹時經常說一句話:在下姓劉,名備,孝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這個漢室宗親的招牌為劉備在漢末的大亂中贏得了不少的政治資源,雖然漢室已經沒落,但劉氏在大家心目中仍是正統,遇到漢室宗親,大家還是慣性得肅然起敬。

他雖為漢室宗親,卻只是一介布衣,最後成為皇帝,不是劉備

劉備,字玄德

就像諸侯會盟時,劉備雖然僅僅是個縣令,但盟主袁紹聽說他是漢室宗親時,也得起身讓座。最終,劉備靠著自己的打拼,創下了一番基業,當上了皇帝。但最後,猇亭兵敗,夢斷白帝城,將基業交給了弱子。賴老臣之力苦苦支撐數十載,最終不免消亡。

和劉備一樣同為布衣起家的漢室宗親劉秀,在漢朝行將滅亡之際,力挽狂瀾,使漢朝又延續了將近二百年,成就了大漢王朝最終四百年之基業。

他雖為漢室宗親,卻只是一介布衣,最後成為皇帝,不是劉備

袁紹,字本初

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是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和劉備一樣也屬孝景帝閣下玄孫。漢武帝時,實行“推恩令”,到了劉秀父親這裡,只能做到縣令這樣的小官了,而他自己也只是布衣之身。

本來只是一介布衣的劉秀卻趕上了王莽篡漢後頒佈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搞得民怨沸騰,一時間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劉秀和大哥劉縯也跟著起兵反莽,在昆陽一戰中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部隊在劉秀等人率領的軍隊打擊下,魂斷昆陽城。劉秀從此一戰而成名,新朝也隨之土崩瓦解。

他雖為漢室宗親,卻只是一介布衣,最後成為皇帝,不是劉備

劉秀,字文叔

劉縯被更始帝殺害後,劉秀開始韜光養晦,延攬人才,在暗中積蓄力量。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後,劉秀在河北正式稱帝,仍使用“大漢”為國號,史稱“東漢”。稱帝后,劉秀又將長安的赤眉軍剿滅,一番東征西討之後,終於平定了戰亂,天下重歸於安定。

天下安定後,劉秀又在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採取措施。他設法削弱外戚的實權,設立尚書檯,架空三公,整頓吏治,輕徭薄賦,下詔度田,抑制地方豪強。這一系列的措施,使飽經戰亂的漢朝逐漸走向正軌。

他雖為漢室宗親,卻只是一介布衣,最後成為皇帝,不是劉備

劉秀不僅善於打仗,而且在當時的最高學府接受過教育,這樣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皇帝可謂是文武雙全。毛主席評價劉秀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_→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信息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