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蒼溪縣雲峰鎮種養循環示範區的業主任田坤通過農地抵押,從農商銀行貸款50萬元,配套央行扶貧再貸款,利息僅為4.35%,低於一般貸款利息近一半。

任田坤打過工,見證了父輩發展傳統農業的艱辛,如今返鄉創業。7月25日,他告訴記者:“農業週期長,風險大,如果不能縮小城鄉就業、生活的比較效益,農村就不可能產生持續的吸引力。”而這,正是蒼溪縣繼成為省級農村綜合改革示範區之後,又試點省級城鄉融合發展的初衷所在。

「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缺東風 產業創新難借力

負重自強、排難創新、不勝不休,在蒼溪縣農委主任趙斌看來,這就是深丘地區村民發展產業、建設家園的精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剛確定下來,當地一些頭腦靈活的村民開始利用房前屋後等零碎地塊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後來縣政府將其總結為 “五小經濟”予以倡導。

那時任田坤十多歲,他記得有蠶繭站來收購村民的繭子,還有蘑菇農場、蘆筍經濟什麼的,但後來市場不景氣,過了幾年就銷聲匿跡了。

但庭院經濟一直堅持了下來。縣政府號召打造沼氣池、通戶路、小水池等“六個一”工程,“因為有補助,村民積極性挺高,尤其小水池,解決了乾旱時候用水問題。”任田坤說,有了這些小微基建配套,一畝地上種了50-60株梨樹,因為用農家肥,管理跟得上,口感好,一斤能賣一元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沒錢看病、沒錢上學的問題。

儘管有諸多堅持不懈的努力,但小農經濟距離現代農業相去甚遠,所以當外省用工潮襲來時,村民陸續離開了家鄉。直到2014年,當地還有214個貧困村,近10萬貧困人口。80萬人口的蒼溪縣,農業人口達66萬,勞務輸出27萬,佔到農業人口的40%。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85後村支書李君回憶,每年春節後返工時,留守孩子捨不得父母走的場景深深刻在他腦海裡。

“在各個時期,我們都有一批典型的敢想、敢試、敢闖的幹部群眾,但是沒有時勢東風,這些創新改革的小氣候還是不敵當時城鄉二元發展的大背景。”趙斌說道。

「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趁改革 現代農業正當時

“5·12”地震是個轉折,李君與任田坤等先後返鄉。作為家中獨子,任田坤有老人孩子的牽絆,同時更希望“自己的家鄉自己重建”。

李君剛從公司辭職返鄉時,當地為他專設了一個“村主任助理”的頭銜,好方便他開介紹信,開展工作。如今,他的“遠山接親,以購代捐”“扶貧餐廳”“互聯網訂製養殖”等項目,一個接一個颳起脫貧攻堅創新風暴。

任田坤用打工攢的錢發展肉牛養殖,政府先後配套了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帶動周邊貧困戶種植獼猴桃,因為巧用牲畜糞便發酵後的農家肥,獼猴桃口感很好,去年初掛果,沒出基地就被朋友口口相傳買完了,4萬斤賣了30多萬元。

從蒼溪走出去的蒼溪人,資產上千萬元的有900餘位,上億元的有11位,蒼溪縣政府出臺了支持引導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如今這一人群活躍在各鄉鎮、各園區。趙斌介紹:“到2020年,全縣將建成紅心獼猴桃、中藥材、健康養殖三個百億元產業集群以及10萬小庭院,為鄉村振興打造堅實基礎。”

以上成績和願景背後,是終於等到的城市反哺鄉村、精準扶貧、城鄉融合發展的時代東風。落實到蒼溪縣,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縣、全國生態庭院經濟示範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省級農村改革綜合實驗區、省級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縣等一個個不可多得的發展良機。

“人的迴流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們看的不光是收入,還有生活、教育、醫療。”任田坤說道,其實過了溫飽之後,以“蒼山溪水”為驕傲的蒼溪人開始重視生態環境、村規民約等建設,致力打造好的軟環境,“城鄉融合是一個讓人期待的前景,希望未來的發展能夠讓村民真正和城裡人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有越來越多的收穫感、幸福感。”

「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蒼溪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編輯:鄭楊 編審:向豔瓊 監審:楊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