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的困局負債4000億,高管被抓,還有更大的雷在後面

王健林執掌的萬達從未如此糟糕。

據自媒體“地產高參會”消息,8月1日,兩名萬達高管尹建武、金震因涉嫌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被警方帶走。此前二人分別任職萬達集團中區營銷副總經理、總經理職務。

報道稱,萬達審計接到相關投訴,4月開始調查此案,共牽涉區域公司、集團公司20餘人,集團高管個人非法所得金額高達千萬元,被公司定性為是一起惡劣的高管群體作案。其中牽涉的最高職位是一位在萬達任職17年的老臣,萬達集團總助高斌,目前已外逃。

事情發生後,王健林要求從嚴處理,“一次查出涉案這麼多錢,工作這麼多年得貪多少。”

王健林在萬達建立的是中央集權模式,輔以高薪養廉,在幾大系統中,人事和審計的權力非常大。這次事件的發生,應該對他衝擊不小。

不過,內部腐敗只是萬達危機中的小波瀾,高管接連出走、海外擴張受限、業績滑坡、上市遇阻、資產甩賣、發債被拒,才是這家巨頭當下面臨的大難題。

自去年以來,萬達的壞消息接連不斷,失去首富的這一年,王健林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2013年,王健林憑藉860億人民幣的淨資產首次登頂中國首富,此後數年,他牢牢把持著這個財富寶座。直到2017年,王健林用盡了“好運氣”,過得頗為艱難,他和他的萬達帝國迎來了至暗時刻,自媒體“包郵區”稱之為“王健林的滑鐵盧”。

2018年,對於萬達來說是關鍵的一年,王健林設定的KPI收入為2479億元,同比增幅為9%。不過,甩掉諸多核心品牌,內憂外患的萬達能夠走出圍城嗎?

內憂:高管腐敗、員工出走、業績滑坡

王健林在萬達唯一管的部門就是審計部。這個被萬達內部稱之為民間中紀委的部門,由萬達黨委書記高茜負責。這個幾十人組成的審計部門,監管著11萬萬達人。

根據萬達內部披露的信息,萬達每年要審計一兩百次,涉及公司上千家,業務領域全覆蓋。去年萬達公司年報上披露了相關數據稱,“反腐卓有成效,審計中心2017年查處263起違規事件,解除勞動關係129人,司法立案3起,為企業挽回損失1.3億元。”

審計前,審計人員會拿著王健林的審計指令,然後把這張紙往總經理的桌子上一放,上面寫著“審計指令”四個大字,哪個公司委派什麼人到你公司進行例行審計,請接待配合,落款:王健林。

對於萬達嚴密的審計機制,一些高管也頗有怨言,認為公司管理缺少“人情味”,願意追隨王健林的人將越來越少。

腐敗之外,最讓王健林煩心的還是核心高管大量出走。

7月4日,深交所向正在停牌重組中的萬達電影發出問詢函,指出公司頻繁的人事變動引發關注。報告書顯示,自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萬達影視先後兩任總經理、六任副總經理離職。這個背景是萬達影視總經理蔣德富、副總經理賈燕江,以及五洲發行總經理闕文雄已於今年3月9日離職。其中,蔣德富和闕文雄離職二人入職萬達的時間還未滿一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停擺近1年的萬達影視的估值已縮水兩百多億。

萬達的困局負債4000億,高管被抓,還有更大的雷在後面

據界面統計,短短兩年之內,已相繼有20餘高管離開,僅2017年離職的就有8位,與萬達在公告中披露的:“今年這麼大的輿論風波,但40位萬達核心高管,沒有一人主動提出離職”的情況大相徑庭。

對於萬達高管離職的原因,有媒體認為是迫於業績壓力。軍人出身的王健林對業績考核非常嚴格。在知乎“你為什麼從萬達離職?”的問題下面,大部分回答都指向“節奏過快、壓力過大”。

有網友表示,“同樣的項目,別人建三年,萬達只需要兩年,這意味著員工更多的加班、熬夜,而且,萬達的節點不許突破,一級節點一旦失守,總經理和領導就被幹掉了;此外,萬達還有通訊測試,週末兩天給管理人員隨機打電話,在規定時間沒有回覆,集團通報。”

今年6月,萬達南京一位女高管因在開會時被總經理責罵,隨後自殺。微信截圖顯示“生不進萬科,死不進萬達”。 為了提高公司效益,前有碧桂園要求當天出計劃稿,後有泰禾建議全部員工停止休假,進入超級加班形式,對於萬達來說也莫過於此,其早在2004年就提出過“萬達速率”:“18個月一座城,3-5天上一層”、平均每年超越15個新項目開工。

外患:海外危機、上市遇阻、發債被拒

內憂未除,外患亦難解。

2017年6月中旬,銀監會要求銀行系統排查萬達、海航等海外併購明星企業授信及風險。

見勢不妙,王健林當機立斷出售了負債沉重又回收緩慢的重資產:文旅和酒店,總金額達600多億。

王健林從來沒有這麼狼狽過。2017年之前,他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中國首富,萬達一直保持高歌猛進的姿態,擁有200多個萬達廣場、十幾個萬達城、80家五星酒店、全球1300家影院、兩家美國電影公司、一家英國遊艇公司、上千幅名畫。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放話“幹掉迪斯尼”,“小目標”脫口而出,在海內外瘋狂擴張、投資……

野心勃勃的王健林大概沒想到,形勢會變得這麼快。“2017年是萬達集團歷史上難忘的一年,萬達經歷了風波,承受了磨難。”王健林後來總結。

他意識到,2000多億的海外投資以及萬達全球化的戰略佈局已成一塊“心病”。於是,甩賣國內外資產成為2017年下半年以來最重要的工作。

最先出售的是萬達所持的萬達·倫敦ONE項目60%的股份。此後,萬達又以約3.15億澳元現金出售位於澳大利亞的若干物業項目。

今年1月20日,萬達發佈2017年經營報告,其中一個數字值得關注。2017年萬達集團資產為7000億元,同比減少11.5%;其中國內資產93%,國外資產7%;這意味著萬達的海外資產規模約在500億元。

但2017年7月界面新聞當時不完全統計,2012年開始,萬達一共進行了23筆海外投資併購,涉及資金總額約2000億元。短短半年,萬達拋售了至少1500億海外資產!

去年7月公佈的萬達2017年半年報顯示,當時萬達的總資產為8826.4億元,半年時間減少了1826.4億元,與海外資產的大幅下滑規模基本吻合。

進入2018年,萬達繼續甩包袱,進行重組甩賣。

1月29日,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投資約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後,萬達商業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儘快上市。

此前萬達已在逐漸淡出房地產的銷售領域。據華爾街見聞報道,2017年萬達在房企中的銷量排名已經跌出前十。

王健林的煩心事還不止這些。

據《證券日報》報道,上個月,運作許久的萬達供應鏈金融【1-5】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突然“終止”。深交所的債券項目信息顯示,擬發行金額50億元。

此項資產計劃主要用於萬達城業務,因2017年資產轉讓而“中止”,今年又突然終止。

對萬達而言,雖然通過出賣資產,消解了一些債務,但資金流依舊較緊。

公開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負債總額為4462.5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55.84億元,下降32.63%。

7月6日,萬達集團開始啟動總額20億元的公司債發行,計劃採取分期發行的方式,並確定第一期10億元公司債的票面利率為7.50%。

然而,更大的雷還在後面。

根據對賭協議,萬達商業需在港股退市後滿兩年,即2018年8月31日前在內地主板上市。若萬達回A股失敗,將要支付高達400億港幣進行股權回購,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這筆利息的金額,大概為70億港元左右。

不過,在大限來臨之際,王健林找到了馬化騰、張近東、劉強東、孫宏斌,四位大佬馳援340億。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這份萬達與四大戰略投資人的對賭協議中,投資方要求萬達商業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這意味,有了這筆雪中送炭的資金,萬達商業的上市時間可以延後幾年,王健林總算鬆了一口。

但大佬們的錢也不是隨便給的,他們設置了一個苛刻的條件:萬達商業不可以更改其主營業務,2019年租金的淨收益要達到190億元,如果低於這個數值,投資方有權要求萬達方面給予其現金補償。

這對困局中的萬達,可能是一個新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