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图1: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观摩会上讲话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图2:毕节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占润介绍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相关体系建设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黔西县政务大楼门口,有一幅《对歌》的民间艺术剪纸,这幅《对歌》作品寓意地方漂亮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通过对歌,展现现代生活的和谐与幸福,中间几朵艳丽的荷花,寓意和谐而美满。这是黔西县民间剪纸艺术家岳红霞作品,岳红霞是一名教师,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发展为公共文化“领头羊”。此时此刻她正在在乡镇文化站农民讲习所内向群众讲解剪纸工艺的技巧方法。岳红霞表示:业余时间,她喜欢到文化场所进行创作,而剪纸艺术是她与群众交流的桥梁,一个人的非遗,终会被人遗忘,引导大家一起来传承,才能形成产业,共同脱贫致富。像岳红霞一样,成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的非遗传承人还很多,通过两年多来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逐步健全的基层公共文化场所成为培育脱贫致富能手的孵化室,公共文化切实成为毕节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文化美,则地方美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走进黔西县图书馆,在二楼图书室,我们可以醒目的看到一句话“阅读改变人生宽度和厚度”,要是过去,毕节的区县,很难看到这样一种生活的享受。因为经济薄弱的毕节,人们都在为生活奔走,读书只是为了走出大山,真正离开“人无三分银”的尴尬环境。没有谁愿意闲暇着读书看报,更没有信心思考面对更久远的未来。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然而,今天,一切都变了,在黔西县大关镇,刚刚中考考完试的李箐,早早的来到了镇上图书馆,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在书桌前,阅读着路遥的《人生》。她说,上学期间没有很多时间看可外书,她最喜欢路遥的小说,但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加上没有太多时间,过去只知道书本上介绍了一些路遥小说的优美,隔着县城又远,就没有机会得到这些书看。现在,镇上有图书馆,藏书这么多,而且很容易就得到进来看,真的是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她边看着书,边这样说。羞涩的面容,让我们看到了地方“书香”的重要性,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渴求。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6年1月,毕节市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这是毕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得以升级改造的一个大好机会。黔西县借助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有利契机,建立起来了国家二级馆1个;三级馆1个;省级一级综合文化站3个;省级二级综合文化站4个;省级三级综合文化站4个;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6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20平方米和208平方米以上,362个村建有文化小广场面积均在600平方米以上,总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黔西县“两馆一站”共举办免费展览100余场,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开放达10万个小时,服务人数达36万人次;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8200多场,开展文艺演出1000余场次,观众人数超过380万人次。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像黔西一样,目前毕节很多乡镇都建立起了综合文化站,老百姓不仅可以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而且还能通过乡镇建立起来的图书馆、讲习所,学到更多农业发展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学习、培训,老百姓建立起了一种生活的自信,学习的自信,还有文化的自信。通过培训学习,很多地方有了广场舞队、舞蹈队、歌咏比赛队。这是一种乡村和谐发展的足音,也是文化美,则地方美的有力反映。白天,大家抓好农业生产,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闲时或者晚上,大家就到乡镇广场上,尽情的释放属于自己的快乐。跳舞、唱歌、闲聊,越来越在毕节市的大街小巷,农业村寨,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文化兴,则地方兴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各县以文化事业的夯实发展为基础,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发展的特色和区域优势,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个大背景下,找准毕节自身的定位,开辟了一条文化富民新路。让毕节市的老百姓,不仅找到了一种幸福和快乐,也找了一种产业发展的支撑。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山高谷深,溪堑纵横,很多投资商看中了这种区位优势,目前种花、养殖、旅游火了起来,不仅建设起了旅游观光的景区、景点,民宿开始在这个地方盛行。走进营盘村,瓜果飘香,很多村民开始回乡和投资商建设家乡。在上寨组,78岁的杨老汉也种植了100余株李子、桃子,他说,看到年轻人都有发展机会,自己虽然年纪大,也要跟着加油。“游客来这里玩,总要有点混嘴的水果嘛。我不要求找钱,就是自己跟着村里的步伐走,让来到这里玩的人们,走进院子里,可以吃上我们新鲜的水果。”在营盘村村公所,杨老汉兴高采烈的这样说。他还说,目前,我们这里文化建设得非常好,到处都是山清水秀,文化长廊,可以看到我们村里里面的风貌,说严重一点,比城里的生活条件还好,我去贵阳,坐不了几天就想回来,原因就是路好了,环境好了,何必出去增加子女麻烦,种着自己的果树,吃着自己的蔬菜,游玩的人们来了,只要愿意来采摘,还可以找点零花钱。虽然这不是目的,但发展让很多人确实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农村未来的前景。通过文化建设,毕节很多地方尝到了好处,在七星关区,一些开发商也跟着建起了图书室,并且利用这种优势,吸引了不少小区看房客,更是让业主们以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为荣。德溪街道后河社区文化中心,每天一大早,很多小区老年人就会来这里看书、看报、下象棋......中午,不想回家吃午饭的老人,每人还可以领到一份糕点和牛奶。据了解,后河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除常见的新时代市民讲习所、展览厅、图书室、健身室、书画室之外,还有电子阅览室、音乐室、休息室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室,向群众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阵地。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文化强,则地方富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金沙县,文化产业的培育是开发扶贫的难点,但金沙县始终把文化产业培育作为开发扶贫的重点来抓,努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培训工程”,加大农村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也是下足了力,金沙县向群众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益”,并对群众不断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宣传各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等政策。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百姓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建设的良苦用心,以及对百姓发展的真正需要。

目前,毕节抓住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个优势,也真正的把文纳入了基层发展的重要层面,充分发挥各级部门对文化的重视,建好建强基层文化工作体系,让地方发展的活力激发出来,积极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圆满走上正轨,很多县区“两馆一站”还配置了编制人员;目前已经招募乡村文化工作者3751名(含乡镇文化干部103名、享受财政补助的村级文化管理员3648名),达到了乡级3名以上文化工作者,每村至少拥有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的要求。毕节除了招募村级文化志愿者,还专门设置了文化阵地开办讲习所、推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文化广电云建设、实施“文体工程全覆盖”以及整合各部门资源夯实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基础等六项做法。

这些作法不仅很成功,在外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和公认,可以说,未来的毕节,一定是一个充满文化,充满书香的地方。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占润说: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年多来,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各2个(金海湖、黔西),新建博物馆1个(黔西),整合提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4个(七星关、纳雍、织金、威宁),除织金县图书馆外,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等级馆标准;新建综合文化站34个(总面积1.368万平方米),新建或改扩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3个,实现了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全覆盖。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投入使用,七星关区、黔西县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内部装修。赫章县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中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基层文化阵地得到很大巩固提升。新建文体广场1106个(总面积67.245万平方米)。其中,金沙县、百里杜鹃管理区乡、村两级文体广场全部建设实现全覆盖。对于这些成果,毕节不会满足,一定会更加做得越来越好。

毕节市:公共文化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毕节市副市长冉霞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观摩会上也说到: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个大背景,毕节市真正的把文化纳入了地方建设,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也是毕节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强,则地方强,文化是地方发展的基石,毕节一定要抓好这种发展机会,迎难而上,真正种好文化发展的种子,不仅要迎检过,还要永不间断的让文化在毕节开花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