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亩三分地”走向现代化治理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教授 张国华

7月23日、2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全会")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力以赴把城市副中心规划好、建设好。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

通州曾是经济要素从区域向城市转换的节点,具有区位优势。历史上,江南地区的人、财、货通过京杭大运河先运输到通州,再进入北京。现在,北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非常高。如何在通州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并让这些要素流到三河、香河、大厂等地,需要重新构建逻辑关系。

全会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同为北京新的两翼,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通州要带动北三县的发展,雄安新区要带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把通州和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业搞好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前提。

全会强调,要努力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副中心质量"。规划要高质量。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建设要高质量。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多的不是体现在工业和农业上,而是体现在服务业上,包括公共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公共性服务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产业、人口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过去是人口跟着产业走,七通一平、厂房一建,工人就跟着来了。但是今天,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形成了新的发展逻辑关系,即:产业资本的经济要素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教育、医疗、城市环境等走。哪里更加宜居,人才就会集聚在哪里;人才在哪里集聚,智慧就在哪里集聚;智慧在哪里集聚,财富就在哪里集聚。因此,政府要做有限政府。政府虽然不能决定企业在哪里投资、不能决定个人到哪个城市发展,但能创造和改善企业与个人发展的空间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条件,让企业发展得更有竞争力、让个人生活得更幸福。

从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上看,目前,教育、医疗等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北京的主城区,外围的公共服务业相对较差,包括通州。优化配置服务业不但需要政府在财政上予以补贴,还要像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地一样,发展街区制。

街区制是从封闭式街区走向开放式街区。当前,街区制发展经常遇到"一亩三分地"的问题。街区制需要破除"围墙",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的发展也需要打破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围墙"。打破传统的"一亩三分地"思维、走向现代化的治理思维,是公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副中心质量"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