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被農民奉爲「救命草」的野草,如今的年輕人已經鮮少認識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鄉村天下事! 瞭解三農補貼,走進農村生活! 在過去的農村,大家都會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不需要花錢。畢竟農民最不缺的就是綠色資源,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野草的功效和價值也已經被農民所認識。過去溫飽還沒解決的年代裡,這些野草也成為大家充飢的主要來源,很多農民都是因為它們生活才挺了過來。

今天要說的這種野草,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陌生,農村已經很少再看到這種草了,它就是地錦草。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是馬齒莧,其實兩者之間是不同的科屬。

雖然外形上比較相似,但地錦草的根系更細一些,且將莖稈折斷後就會出現白色的汁液,用嘴嘗上一口還會有苦澀的味道。但馬齒莧的根莖顯然更飽滿,且折斷後沒有乳液滲出。地錦草一般都會生長在比較溫潤的環境裡,除了海南省之外,在全國的其他地區都會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田野裡、路兩旁、叢林中、庭院前。


因其折斷後有白色的乳液,地錦草也會被稱之為奶漿草。可不要小瞧了這乳白色的液體,可是有著非常好的營養價值。尤其是對於產後的孕媽來說,農村人都會用地錦草燒湯,這樣就能夠起到催乳的效果,價值可比牛奶都要高,深受那些孕媽的喜愛。

其實地錦草也被農民稱之為“救命草”,過去的很多年裡,醫療條件還沒那麼發達,農村孕婦生孩子都是在家裡生的,如果出現操作不當大出血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地錦草卻能夠很好的止血,所以也會被稱之為血見愁。

那時候的農民都會在夏秋兩季的時候,將它採收到家裡,然後洗淨曬乾,之後進行碾磨,這樣就能製成“金瘡藥”。如果誰身上磕磕絆絆流血了,那就會抹上一些,馬上就會見效。當然地錦草有著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咳血、便血、尿血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同時地錦草也能夠治療腸胃性疾病,但對於脾胃虛的人儘量不要使用。現在的地錦草成了稀罕貨,市場上高價收購製成中藥,你在老家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