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羣人在140℃超高溫下工作,一晚上喝10瓶水也不上廁所


抗拒著,抗拒著,三伏天還是來了。全省都開啟了燒烤模式,37℃、38℃、39℃,橙色預警、橙色預警,還是橙色預警。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不蹲在空調屋、風扇下,"我覺得我可能活不過這個夏天。" 在這種天氣裡出去工作是一種什麼感覺?頭頂是炙烤的驕陽,身上是雨下的荷塘。衣服粘著肌膚,身上沒有一絲清涼。

7月21日晚間10點多,鄭州市化工路,雖然沒有了白天的紅燒,但夜晚的清蒸也威力十足。走了不到百十米,記者的T恤已經溼透。 此時的高樓內,已是燈火通明,各家的空調外機嗡嗡作響,間或能聽到電視機飄出的音樂聲。 而在化工路上,卻是另一番景象。一溜反光錐隔出半個車道,大車小輛偏北側而行,碾過凸凹處傳來哐啷叮噹的響聲。

天氣酷熱,長褲和球鞋確實標配。南側隔離範圍內,數十名工人正在施工。霧炮機、刨銑機、渣土車、清掃機……忙而不亂。這是鄭州市市政維護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在修路,中修整治化工路。 據項目經理梁建平介紹,此次桓公路中修整治工程全長4.2公里,起點為西四環,東至業高架下橋口。由於化工路已經服役超10年,加上是連接三環和四環的主幹道,大型車輛經過較頻繁,路面沉降、龜裂嚴重,已到了影響正常通行的地步。


偷得少許閒暇,這個不到20歲的小夥兒到駕駛室外"偷"點風。為了安全起見,所有工人都必須穿長褲,不能穿涼鞋,而在這樣的天氣下,基本上不到10分鐘,"連內褲都是溼的。" 一晚上,他們每個人幾乎都要補充10瓶以上的水,"就這汗都流完了,連去廁所都不用。"

由於環保、通行等因素影響,他們的施工只能放在晚上10點到次日6點,雖然沒有了太陽的炙烤,但這短時間夜晚的溫度依然居高不下,"估計也得快30℃了。" 為了保障維修路段的通行,他們也只能半幅半幅的修,一個晚上,兩個班組,60多人,也就整修2000多平方米的路面,大致有六七百米長,"有量,還得保質。" 60多個工人,不管是刨銑、清掃、運輸,還是攤鋪,每一道工序都是在揮汗如雨中進行。

尤其是在鋪設瀝青環節,"倒出的瀝青超過140℃",站在旁邊,臉上的汗毛都覺得往裡卷。

晚上10點半,公司黨支部書記高希敏,總經理許志勇,工會主席曹蓬也抽出時間,帶著幾十箱的礦泉水、綠豆湯等降溫物資來到施工現場,對工人進行看望慰問。

我在陰涼處揮汗如雨 ,你在雲端間兢兢業業。太陽似乎要把你烤焦,責任卻讓你如釘似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