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

彈琴要有始有終

長大後悔來不及到時別怨我

公主騎馬射箭琴棋書畫都要學會噠

媽媽我可以喝口水嗎

媽媽我想去噓噓

媽媽我能休息一會兒嗎

媽媽我明天還要練琴嗎

練”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學藝術,是一場家長與孩子間的戰爭

最近,一首神曲《媽媽我明天還要練琴嗎》戳中了許多琴童媽媽的心。為了讓孩子練好琴,多少家長與孩子鬥智鬥勇、輾轉周旋,哄也哄了,吼也吼了,甚至使出各種威逼利誘,孩子還是不想練。

這首神曲的詞作者,阿卡主義人聲樂團馬漪劼是一名來自上海的琴童家長。馬漪劼回憶起女兒痛苦的學琴過程,說:“我女兒剛開始練琴,各種磨洋工,中間還必然要大便,這成了她抗拒的一種生理反應。”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筆者也是一名琴童的媽媽,到今天為止,我已經陪孩子練鋼琴練了整整六年。在這2199天,我家孩子經歷過所有琴童都經歷過的掙扎。

記得女兒有段時間考鋼琴八級時,由於難度很大,我停掉一切活動陪練,也很痛苦。那時候,鋼琴老師一週來三次,每次都說沒什麼進步。我們都很奇怪,明明每天練滿6小時啊。後來把她在家練習的視頻發給老師看才知道,她根本在瞎彈,糊弄我們跟不上聽不懂。才意識到這是孩子反抗練琴的一種方式。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最慘烈的一次,是女兒不肯練琴,在整所房子裡鑽來鑽去和我們捉迷藏,最後她被我拎著耳朵硬拖到鋼琴前,像殺豬一樣哭喊了足有半個小時。

有時為了逃避練琴,她甚至故意弄傷自己的指甲。為了“逼”孩子學琴,我已然成了一個凶神惡煞的“壞媽媽”,而鋼琴則成為橫亙於我們母女之間,割裂親情的一道鴻溝。

茫然痛苦之後,我開始反思:為什麼鋼琴這樣高雅的藝術,不僅沒有陶冶女兒的情操,反而讓她無比苦惱和叛逆呢?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藝術並非洪水猛獸,只是家長太著急

其實最初讓孩子學琴也沒想到考級這些,就是為了讓孩子陶冶情操。就像絕大多數送孩子學藝術的家長,一開始並沒有希望孩子走藝術專業的路子,目的基本都是讓孩子多一門愛好,提高藝術素養和陶冶情操。

但是真正到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的想法就會不知不覺變得功利,希望孩子考學加分、比賽獲獎、上電視臺、考級等。

還有一種家長,“高標準、嚴要求”,希望孩子像專業演員一樣學習藝術。殊不知,把藝術作為業餘愛好和作為專業來學習,其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拿學習專業的方式去要求孩子,無異於扼殺他的學習興趣,孩子只會越來越不喜歡。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成了現在孩子學琴的常態,難道我們不能讓孩子接受教育的時候是快樂的嗎?”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語帶焦慮直指當下困擾無數家長和孩子的藝術教育問題。

他曾經做過一個課題,針對學琴的兒童大範圍的調查發現,90%的孩子在前3年就放棄學琴了。而國外很多很多的孩子他們卻是在快樂地學琴,他們沒有傳統、嚴格的束縛,沒有被家長、老師苛刻要求,他們很快樂。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在周海宏看來,即便我們藝術追求的目標已然清楚,但落到實處,操作層面欠缺太多,因為藝術教育這些年來不僅被當成知識教育,變成了技能教育。

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讓他們成為未來的朗朗嗎?讓他們通過藝術成就輝煌人生嗎?讓他們去走我們規劃好的道路嗎?

可能只有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的這句話,才能道盡所有家長的苦心:“通過學琴,讓孩子熱愛音樂,通過音樂熱愛藝術,通過藝術熱愛生活,通過生活再體驗幸福、提升感性智慧,為孩子的未來和成功鋪路。”

神曲唱出琴童心聲:媽媽別再逼我學琴了!

​作為家長,給孩子一點時間,一些空間,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藝術,才能讓孩子真正享受到藝術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當孩子持續不斷地對某種藝術形式有追求的願望時,說明他是被藝術內在的美感真正吸引了,而不是為了迎合家長的要求。走到這一步,家長就省心了,孩子則真正陶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