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升級,怎麼變Boss?藝術培訓機構的三個發展階段

什麼樣的藝術培訓學校,才稱得上是頂級行業大咖?

不升級,怎麼變Boss?藝術培訓機構的三個發展階段

有的校長說:我們有完善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有的校長說:體系算什麼,我們已經運用了科技手段,率先實現了教育信息化。

其實,體系的完善、科技的運用,都只是藝術培訓機構“打怪”升級的過程,我們可以分別將其定義為1.0階段和2.0階段,而要真正晉升為行業大Boss,必須跳出傳統企業範疇,向平臺化發展。

1.0階段:完善的體系

對於藝術培訓機構來說,形成完善的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是企業走向標準化發展、進行良性擴張的重要原則。其中,產品體系又分為課程體系和師資培訓體系。

對於藝術培訓學校來說,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課程與師資。

不升級,怎麼變Boss?藝術培訓機構的三個發展階段

沒有課程體系,學生接受的學習內容完全沒有規劃,家長對學校課程設置、教學風格也沒有大致的瞭解,更別說可量化的評價標準。教師教學因人而異,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學校口碑的樹立。可以說,一個培訓學校課程的系統與否、科學與否、完整與否都關係著學校的教學質量,關係著一個學校的長遠發展。

學校通過把優質課程視頻化、PPT化,形成一整套教學方案,新入職的教師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來熟悉、掌握教學體系,從而穩定教學風格與質量。

產品體系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培訓體系。優質的教師資源,可以幫助教育培訓機構盈利的同時,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教育品牌更具代表性。學校要發展、擴張,師資力量是最根本的保障。

在教學之外,整個學校的運營管理也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體系,繁瑣的運營工作僅僅只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機構日常的運營數據也容易出現誤差,這對校長的運營決策會造成影響。而標準的管理體系具有可複製性,業務流程可標準化,以及它的管理模式可標準化,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形成完善的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藝術培訓學校才能最大限度地進行良性擴張,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樹立品牌形象。

2.0階段:引入科技驅動

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推動科學技術與教育相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藝術培訓學校熱衷於把科技引入到教學中來。與學科相比起來,藝術教育更需要聲、光、色彩、空間感等方面的綜合輔助,而科技能為藝術教育帶來極大的便利。

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線教育、“雙師教學”,運用教育+人工智能的新模式,成為繼“互聯網+”、虛擬現實(VR)之後掀起教培業的一場新革命。

例如 “雙師教學”讓學生可以在一堂課中接受線上、線下兩位教師的輔導。線上名師直播教學,線下老師一對一精心輔導。而情景動畫背景,使得孩子在教室裡就能體驗舞臺的感覺。

不升級,怎麼變Boss?藝術培訓機構的三個發展階段

同時,與傳統課堂相比,在線教育還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1.空間優勢:在線教育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可以直接在家裡進行學習,降低了空間上的成本

2.時間優勢:在線教育可以支持課後重溫,也就是說當你忘記了某個舞蹈動作、繪畫技巧,或者在聽某節課分心了的時候,你都能對課程進行重新學習,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想進行重溫即可馬上進行。

3.0階段:人員附能激活

當運營發展到第三個階段,管理人員就要開始思考員工與學校的關係,如何最大可能地激發員工附能,充分發揮個人價值,並在此基礎上,為學校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推動作用。

答案就是向平臺化發展。公司資源開放給員工,鼓勵內部人員創業。

在平臺化管理模式中,員工不再是鉚定在崗位上螺絲釘,而是主動進行項目創新的“創客”。

不升級,怎麼變Boss?藝術培訓機構的三個發展階段

舉個行業外的例子。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提出“外去中間商,內去隔熱層”的組織設計,把企業打造成一個平臺,使員工潛力充分發揮出來,讓每個員工把自己的目標和用戶的需求完全結合起來。商業模式上顛覆性的翻轉,是海爾成為物聯網時代新模式的領導者。

總的來說,藝術培訓學校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與時俱進,注重科技和人才的運用,未來,開放型、進取型的學校更能在競爭的洪流中脫穎而出,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