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墅令」下違規別墅「滿山開花」 專家:根源於當地政府對權利的傲慢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8月3日電(記者 何欣)“秦嶺別墅邊禁邊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當地政府監管不力,對權利的傲慢。”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竹立家就針對秦嶺違規別墅屢禁不止現象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7月30日,西安市召開了有關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大會,秦嶺違規建別墅問題又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從2003年開始,政府不斷出臺和重申“禁墅令”,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範圍內禁止房地產開發。然而在“禁墅令”下,一棟棟別墅仍“紮根”於秦嶺腳下,屢禁屢建,屢建屢禁,不斷反覆。對“禁墅令”視而不見的到底是誰?

“禁墅令”下 違規別墅“滿山開花”

據瞭解,秦嶺是11個具有全球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域之一,是我國北方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也是大熊貓的分佈最北線和分佈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大熊貓、金絲猴、朱䴉、羚牛,被譽為“秦嶺四寶”。

然而有人卻在秦嶺私建別墅,隨意破壞山體和植被,大量棄土棄石,造成河道淤積,產生新的水土流失……

記者通過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在秦嶺雖然“禁墅令”從2003年就開始實施,期間又不斷出臺相關通知重申“禁墅令”,不斷下發整改通知,並召開無數次相關整治工作。秦嶺深處的別墅在經過一次次的整改後,仍然“紮根”在秦嶺。

據西安市委、市政府對全面排查秦嶺北麓沿山違法建設情況結果顯示,從1997年開始秦嶺北麓就存在違建問題。

外來人員假借“發展農家樂”為名,變相建設違法建築;通過投資村基礎設施建設,非法獲取集體土地使用權;農民宅基地變相轉讓等多種原因讓一棟棟違規別墅出現在秦嶺。

為了不讓違建別墅破壞秦嶺生態,在2003年政府出臺“禁墅令”。

200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工作的通告》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修建商品住宅和私人別墅。

200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秦嶺北麓第二批開發建設項目審批處理意見的通知》再次重申,堅決不允許建設別墅、商品住宅及進行營銷的房地產開發類項目,所有未開工建設的項目必須變更為旅遊服務類項目。

然而“禁墅令”這個“枷鎖”卻沒有禁錮住人們在秦嶺建設別墅的腳步。

2012年,有媒體報道,沿秦嶺北麓環山路一線分佈著多個別墅項目,之後被政府拆除。然而不久後,被拆除的別墅竟然“高調復出”。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公佈實施。其中指出,在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不得進行房地產開發。

同時,西安市還制定了《2014年—2016年秦嶺生態保護區項目實施計劃》。重點實施沿山路景觀提升、綠道建設、廢棄礦場生態恢復,對淺山區生態環境進行改造提升。

連續兩年西安市政府提出要加強對秦嶺生態環境,禁止在秦嶺保護區建別墅,然而這並沒有讓秦嶺的別墅消失。

2014年3月,有媒體報道地處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灃峪灤鎮石峽溝村存在違建別墅202棟。其中,違法佔用耕地、林地的145棟,佔用建設用地且審批手續不全57棟。

“禁墅令”下违规别墅“满山开花” 专家:根源于当地政府对权利的傲慢

截圖來源於2014年4月24日央視網《秦嶺違建別墅再調查:保護區內各峪口違建別墅較普遍》視頻。

2016年,根據西安市政府下發的《關於市秦嶺辦履行監管責任不到位情況的通報》顯示,秦嶺違建行為持續發生。

違規、禁令、拆除、重建、禁令、違規……“禁墅令”反覆出臺。秦嶺深處的別墅也和“禁墅令”一樣輪番出現在秦嶺深處。

2017年3月1日,《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其中指出,嚴格控制在秦嶺進行房地產開發。在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不得進行房地產開發。

從西安市發佈“禁墅令”到陝西省發佈,還是沒有讓秦嶺的別墅消失。

近日,記者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在線投訴一欄中查詢發現,秦嶺違規別墅問題仍然屢禁不止。

同一小區,同一問題,三條整改通知。

2017年6月7日、9月8日、11月16日,三封分別名為《長安區秦嶺山水社區違章建築》、《秦嶺山水小區違建、侵佔綠地嚴重》、《秦嶺山水小區瘋狂私搭亂建》投訴信件。投訴信所提及的秦嶺山水小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地處秦嶺北麓。

長安區政府對此三條投訴均回覆已下發整改通知。2018年7月4日,有人在陝西新聞網《民生熱線》投訴舉報稱,秦嶺動物園南邊,秦嶺山水樓盤紫荊苑別墅區19號業主購買時面積是600多平米,從2016年起開始私自改擴建,現在的面積已經擴建至2000多平米,至今沒有手續。

秦嶺別墅邊禁邊建 專家:當時政府權利缺失

秦嶺別墅邊禁邊建,為何在“禁墅令”下,還可以在秦嶺看到別墅?

對此,竹立家認為,針對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當地相關政府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濫用權利,放任違建別墅問題。

記者梳理有關報道發現,出現在秦嶺地區的別墅項目大多都是“證照齊全”。

有些別墅假借“旅遊之名”獲得相關開發建設的手續,而有些別墅只要給當地政府“租地款”就可在秦嶺腳下建設。

據西安市國土資源長安分局調查顯示,2006年至2013年間,地處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灃峪灤鎮石峽溝村兩委會共收取外來人員建別墅“租地款”98萬餘元。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陝西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在之後中央環保督察組向陝西省委、省政府進行的反饋中指出,近年來秦嶺地區採礦採石破壞生態情況突出,生態破壞面積達到3500多公頃。藍田縣東山麻巖礦、大岔溝花崗岩礦和戶縣慄峪石料礦均位於秦嶺限制開發區,在未取得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准入手續的情況下,兩縣國土資源局於2014年前後仍違規向三家企業頒發採礦許可證。

“禁墅令”下违规别墅“满山开花” 专家:根源于当地政府对权利的傲慢

針對整治秦嶺別墅工作,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羅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互相踢皮球,不履行自己的職責,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監督缺失、管理不協調不到位。

“別墅建設持續多年,作為監管部門,為何視而不見?”此前西安市國土部門相關人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是國土部門一家能管的,我們在執法過程中只有調查取證和制止的權力,很多時候制止也沒有效果,而拆除別墅必須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我們的強制手段是通過法院來體現的,否則就是違法行政……”

據瞭解,秦嶺陝西段均按行政區域劃分,分別歸屬不同的地方政府管理。各個保護區在接受直屬管轄部門管理的同時,林業、環保、水土、文物、旅遊等方面管理工作又隸屬於不同行政部門。

在2016年,西安市政府下發的《關於市秦嶺辦履行監管責任不到位情況的通報》中稱,西安市秦嶺辦作為秦嶺生態保護的監管部門,雖然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現了違建問題,也多次要求和通知建設單位停工、停建,但未採取有力有效的制止措施,導致違建行為持續發生,直到省政府關注過問,才向市政府上報有關情況,存在不擔當、不作為、履行監管責任不到位問題。

而7月30日,在西安召開的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大會中指出,要拿出刀刃向內、刮骨療傷的決心和勇氣推進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歷史問題妥善解決。

“刀刃向內”、“刮骨療傷”是否可以讓一棟棟用水泥搭建的別墅消失在鬱鬱蔥蔥的秦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