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丽江的午后,总是弥漫着一种人间温情的暖意,阳光带着微微泛黄的色温,透过狮子山上的树叶,落在大研古城的青瓦上。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朗格坐在自家小院,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披着七星羊皮挂的母亲,玉龙雪山下的老家村落。五六岁的朗格喜欢跟着木人满山跑,风声,马蹄声,黄牛吃草的声音交织成一个童年乐章,村庄在袅袅淡淡的烟霭里变得温暖起来。朗格自己没明白,一个跟着牛马的尾巴,跑着玩的小孩,怎么会能够如此精确地记得,只有被岁月沧桑历练的心才能有的一种纤纤心绪,心想这也许就是前世积累下的心力吧。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后来朗格随父亲到丽江读书,在大研古城住下,母亲也跟着来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这一住就是几十年。以至于朗格觉得他这辈子,都会在古城完成他生命里所有的动作。事实上也是如此,岁月将丽江古城化作一块厚重的基石,深埋于朗格的心底,古城中流淌的甘泉,高悬于山边的云霞,都深深印刻于他的生活里。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朗格16岁那年,大地一阵猛烈颤动,熟悉的小院塌陷了半边,之后父亲请来的工匠,开始重新修复,朗格还清晰的记得,母亲每天忙着给工匠打水的情景,生怕他们渴着,不好好给自家盖房子。再后来丽江古城,不知从哪里来了冒出了许多人,而且越来越多。隔壁几家人开始搬出古城,然后是一条街道亲戚朋友都办了出去。要不是因为朗格要上高中,离学校近,他家也就要搬出去了。三年后朗格去了外地上大学回来,他们家已经成了酒吧。再后来就是朗格大学毕业拿回了自家的院子,把酒吧又改成了客栈,自己经营。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每天看着古城里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朗格起初是兴奋的,每认识一个人就会有一个不同的故事,而现在的他开始厌倦了这种生活。这些年认识了很多像候鸟一样,寻寻觅觅迁徙着的人,他们或在某个酒吧里潇洒挥霍或在某个客栈沉睡,但都又很快速地厌倦。他们寻找“净土”、寻找“家园”,却不能忍受耳边真的只有风雨、鸟鸣的寂静,离不开世俗红尘,却又想要一个人的天堂,所以他们永远都在寻找的路上。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每天看着玉龙雪山,穿行于香格里道,川流不息的人们,看着丽江古城,来自世界各地的攒动的身影。朗格除了到省城上大学,一生没有出过太远的门,只是比卡夫卡稍微走得远了一些,卡夫卡一生都在车间里打转。而朗格只是在玉龙雪山背后的金沙江边走了走,江水无香的清流滋养了父亲的山脉母亲的田园,还让朗格觉得在不经意中就翻阅了大江大地背后的无字大书,很是苍茫。他还是喜欢在院子里,怀念少年时古城的某条深巷,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中蹒跚的纳西阿妈、或是生长在老屋瓦缝里的一株枯草、或是站在四方街的石头上,看着恍如隔世的自己。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丽江,朗格是一个幸福的人。心里存满了生命所需的泥土、阳光、雨露和散发芬芳的细节。一片天空、一座雪山、一条大江、一个古城、一所老房子,一个在心里“呼愁”的少年人,只要不小心碰到一下,都会溢出许多记忆深处的暖流和岁月深处的清音。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朗格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这里走来走去,有时就会弯腰捡起一颗一小石子,有时弯腰捡起一枚一生也用不着的小铁钉。总之,会在丽江这片土地上完成整个生命里的所有鲜活的动作。

一座雪山、一座古城、一个少年的“呼愁”丽江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