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愈老愈富,60 歲以上人羣擁有超過 75 萬億元的金融資產|好奇心小數據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錢花光的那天就是我的死期呢。”

一名 85 歲的日本老人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對街頭訪問者說。他介紹自己已經在養老院住了十年,養老院一年的開銷就要 600 萬日元(約合 35 萬人民幣)。

但這不是一個煽情的故事。

“那您還有多少錢呢?”節目組問。

“2 億(日元)吧!”老人回答。

85 歲老人擁有 2 億日元隨時可以花掉的財富(約合 1225 萬元),這聽起來是非常驚人的個例。但日本老年人確實掌握著大筆可支配財富。

日本 60 歲以上人群擁有超過 75 萬億元的金融資產

東京都政府在 2017 年一份報告中估計,日本大約 1800 萬億日元的家庭金融資產中有近 70% 由 60 歲以上的人持有。

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的數據也顯示,日本 60-69 歲居民人均儲蓄為 1340 萬日元(合人民幣 82 萬),是日本社會可支配財產最多的群體;70 歲以上的居民人均儲蓄也達到了 1260 萬日元(合人民幣 77 萬)。

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瑞穗證券由此預測,日本老年人總計持有 11 萬億美元(約合 75 萬億元)的金融資產。這些資產存在於股票、債券、信託等可以隨時變現的金融產品中,而不是土地、房地產等實物資產。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瑞穗甚至打算把富有的日本老人作為拉動公司業績的目標客戶。自去年 8 月開始以來,瑞穗已售出約 750 個信託基金,以瑞穗最新推出的新品產品為例,客戶平均年齡為 83.6 歲。它們還計劃在未來幾年賣出 3000 億日元(約合 27 億美元) 的老年信託產品。

日本出現愈老愈富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當地老人基本不會動用自己的積蓄資助子女買房,而是用來養老和享受餘生。

根據東京大學的調查數據,東京年輕人結婚,85% 的人是租房子住、10% 的人是住在父母家或者公司宿舍,真正買房結婚的比例只有 5%。

相比之下,中國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

中國居民儲蓄率高,但能存下來的錢卻越來越少

中國居民給人的印象是愛存錢。這種言論的依據是中國國民儲蓄率常年排世界第一。1992 年到 2012 年,中國國民儲蓄率從 35% 上升到 59%。目前中國居民的儲蓄餘額超過 40 萬億元。

但儲蓄率高並不等於居民儲蓄多,國際清算局的數據顯示,2000 -2008 年中國國民總儲蓄增長中,有 80% 源於政府及公司部門,並非來自家庭。尤其是 1992-2012 年間,政府儲蓄率和企業儲蓄率翻了一番,居民儲蓄率總體卻沒有變化 —— 1992 年是 20%,2012 年依然是 20%。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除此以外,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銀行賬戶裡越來越存不住錢,老年人的積蓄成了子女買房的重要資金來源。世邦魏理仕發佈的《中國千禧一代消費報告》顯示,目前的有房族中,超過 2/3 的中國千禧一代得到了父母資助。

並且隨著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房貸)比重的增加,年復一年可支配的金錢變得更少。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今年三月表示,2010 年至 2017 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 25.4% 降至 12.7%,降幅達到 50%。與此同時,家庭債務佔 GDP 的比重卻從 2013 年的 33% 升至 2017 年的 49%。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從負債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在居民貸款中佔大頭,並且佔比在近兩年持續上升、2017 年佔比近 80%。另外截至 2017 年 7 月,包括住房公積金貸款在內的居民中長期貸款規模為 31 萬億,2015 年初這個數字還是 18 萬億。

從某種程度上說,首付掏空中國一批老人的畢生積蓄,房貸則透支年輕人未來 20 年甚至 30 年的現金流。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但除了買房子和存銀行,中國居民的儲蓄沒有好的投資去處

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人均金融資產尚屬於相當低的水平。根據 2014 年官方公佈的數據,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為 3300 美元,不及美國的一成(3.8 萬美元)。

考慮到中國的基尼係數剛剛超過國際收入分配差距 0.4 的“警戒線”,實際情況永遠比平均值來的更嚴重。根據《2015 中國家庭金融報告》,55% 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收入最高的 10% 的家庭儲蓄率為 60.6%,儲蓄金額佔當年總儲蓄的 74.9%。

日本社会愈老愈富,60 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 75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好奇心小数据

買房目前看來還是國內唯一一個長期增值的投資,房價漲幅能達到一年 20% 甚至 40%。一線城市主城區的房價基本都是十年漲十倍。或者換句話說,不買房,還有什麼投資選擇呢?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在一篇工作論文中提到,受制於一直以來的資本賬戶管制(尤其是外匯管制),中國居民投資渠道單一,存款或房產是中國居民最熟悉的資產保值方式。

相比之下,歐州居民大概三分之一的資產都在保險和養老金上面,美國和日本居民把四分之一的資產放在保險和養老金,然後再通過各種養老金投資組合,分散金融風險。

根據興行銀行和波士頓諮詢的數據,在瑞士、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個人擁有的金融資產(不包括房地產、藝術品等非金融資產)中超過三分之一都配置在本國之外。

即使在“本土偏好”較強的一些國家,例如韓國、印度、日本和美國,其本國居民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也都超過 18%。

而截至 2015 年底,中國居民 113 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金融資產中,境外投資的比例為 4.8%。各種投資出路也被外管局牢牢卡死。

製圖/馮秀霞、王愷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