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爲什麼要對Android的開源嚴防死守?

上週,沸沸揚揚的 Android 壟斷案把 Google 又一次推向了風口浪尖,在這次的壟斷案中,Google 被歐盟起訴賠償 50 億美元,被起訴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Google 對外宣稱 Android 是開放的,但其實他們只是開源了一部分代碼,很多重要的代碼都是閉源的。

從這些年 Google 對 Android 的態度來看,他們正以各種手段控制開源,這與 Android 開放的口號是否相悖?Google 又為何這樣做?首先,我們從 Android 發家史說起。

Android 發家史

2007 年 11 月,Google 推出了 Android 開源項目(AOSP),在此的幾個月前,第一代 iPhone 發佈,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時代,當時 Google 還是蘋果的應用程序合作伙伴,那時,Google 預料他們在移動市場上的未來將會是這樣的:

如果 Google 不立即採取行動,未來我們將面臨嚴峻的形式:一個客戶、一個公司、一個運營商將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從上面這句話可以看出,當時 Google 十分害怕蘋果會在未來統治移動領域,所以,當時,在移動領域還沒有站住腳的 Google,為了對抗蘋果,只好將 Android 作為一個開源項目推出。

谷歌為什麼要對Android的開源嚴防死守?

此後,Android 在早期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份額一路飆升。

今天,Android 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從零增長到2018年初的 86%,單從市場份額來看,可以說Android 贏了蘋果。但“Android 獲勝”和“Google 獲勝”並不一定是同一回事。由於 Android 是開源的,因此它並不是真正完全屬於 Google。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它,克隆源代碼,並創建自己的 fork 或備用版本。

眾所周知,在移動市場上,拋開操作系統,App 才是一切。Android 在各種品牌的手機上得到大量安裝,也意味著它將擁有大量的應用程序。如果一家公司 fork Android,加上 Android 已經兼容上萬個應用,這家公司只需建立自己的應用商店並上傳所有的內容即可。但是如果有公司開發出比 Android 更好的操作系統,那麼將會嚴重威脅 Google 目前的地位。

Google 明白移動是互聯網的未來,控制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平臺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又不可能收回開源的承諾,所以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控制開源項目?

眾所周知,“Android”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 Android 開源項目(AOSP)的開放部分,它是 Android 的基礎,封閉的部分是 Google 旗下的應用程序,雖然 Google 並不會完全關閉 Android 開源項目,但是他們正在竭盡所能地利用現有的開源項目,主要的方法是:在封閉的 Google 保護傘下引入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

Google 的閉源之路

谷歌閉源的應用程序一直存在著。起初,這些閉源的應用主要是 Gmail、Google 地圖、Talk 和 YouTube。那時 Android 還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份額時,谷歌覺得控制這些應用就足夠了,所以將 Android 的其餘部分變為開源項目。但是隨著 Android 已經成為移動領域的巨頭,谷歌決定對開放的源代碼逐漸實行嚴格地把控。

較少的開源代碼意味著 Google 的競爭對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雖然 Google 無法殺死一個開源應用程序,但他可以將升級版本閉源化使原來的應用形同虛設,從而讓這個應用“報廢”。當谷歌重新設計應用程序或將新的 Android 版本發佈到 Play 商店時,通常會顯示已閉源,同時 AOSP 版本的應用也會失效。

Google 還做了哪些工作?

控制 OEM

對 Google 來說,只擁有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的控制權還不夠,Google 還需要控制手機廠家。

如果某個公司設法 fork AOSP,克隆谷歌應用程序,併成為 Android 的競爭對手,這也是徒勞的,因為他很難找到手機廠商搭載他們的應用。

對一個開放的市場來說,說服一個 Android OEM 放棄 Google 而與他們合作是很容易的,但是 Google 對此早有防範。因為 Google 在移動領域真正的實力來自於對谷歌應用的控制上,主要包括 Gmail、地圖、YouTube 和 Play 商店等,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的手機廠商都希望在手機上獲得這些應用,由於這些應用程序不是開源的,因此需要從 Google 那裡獲得許可。那麼 Google 肯定會在許可協議上附加一些要求,控制那些手機廠商,防止“叛變”。

此時,Google 推出了一個 OHA(開放手機聯盟),加入 OHA 的 OEM 將得到 Google App 更多的授權。而加入 OHA 的 OEM 必須得簽署一份協議:禁止構建非 Google 認證的設備,並禁止和模仿 Android 操作系統的企業合作。

早在 2012 年時,宏碁想在中國生產運行阿里巴巴的 Aliyun OS 的設備時,宏碁就收到谷歌的通知,若新產品上搭載阿里雲操作系統,Google 將會解除與其 Android 產品的合作和相關技術授權,後來手機發佈會也被迫取消了。

控制第三方應用

Google Play 的戰略是將“Android 應用生態系統”變成“Google Play 生態系統”,讓那些應用在 Google 認可的設備上輕鬆運行,在非谷歌認證的設備上寸步難行。

Play Services 是 Google 閉源的應用程序,它不僅吸引用戶使用閉源的應用,還能通過 Google 的專有 API 控制第三方開發人員。

如果你使用了 Google API 並將你的應用運行在 Kindle 或任何其他非 Google 版本的 AOSP 上,結果是:恭喜,你的應用程序壞了!

在這一點上,Google 的想法是:Android 在移動市場上佔有很高的比例,開發人員只需構建應用程序,使其運行良好,讓廣泛的用戶受益即可。而 Google API 能幫助他們實現所有的這一切,但副作用是你的應用需要永久地依賴於擁有 Google Apps 許可證的設備。

總而言之,雖然 Android 是“開放”的,但是它是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方式在開放著,只要你高興,你可以將其用在任何領域,但前提是你需要得到 Google 的“祝福”,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對 Android 動歪心思,觸犯了 Google 的底線,它可能會讓你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