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民餐飲店Tim Hortons在中國能走多遠?

近來,加拿大華人圈被一則消息刷屏:在成功地在美國、法國、英國等國開設門店後,Tim Hortons要進軍中國市場了。對移民們來說,這意味著回國也能享用到熟悉的“double double”(雙份奶,雙份糖的意思,是該品牌咖啡常用的點餐方式)和甜甜圈;對留學生而言,這或許是一份沉甸甸的青春回憶;而在更多加拿大人的眼中,本國最大的餐飲品牌即將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市場一展身手,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就在大家為“Tim Hortons該有個怎樣的中文名”,亦或是“中國風的菜單會不會有煎餅果子”等熱議不斷時,一些現實問題同樣值得思考:在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餐飲市場,沒有了本土光環的Tim Hortons能否保留其核心競爭力?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它的角色定位是肯德基麥當勞,還是星巴克,或是自成一派?

物美價廉——生存之本

在加拿大,Tim Hortons就像美國的星巴克一樣,是代表本國餐飲文化的名片。大街小巷,人手一杯Tim Hortons,已成為加國一道獨特風景。

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的連鎖品牌,最初僅提供兩樣產品——咖啡和甜甜圈。咖啡的清苦、甜甜圈的綿軟,這一絕妙的搭配迅速走紅,並風靡至今。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錘鍊,如今的Tim Hortons不但提供基本款式的咖啡,還有口味多變的甜甜圈和各式糕點,以及以沙拉、肉卷、漢堡、三明治為代表的簡餐系列。

有一句很流行的說法,“不管你是衣著考究的商界精英,還是穿著最廉價體恤衫的無業遊民,手握Tim Hortons的咖啡杯,不會有任何違和感。”很明顯,此話在宣揚加拿大友好包容的國家理念的同時,也詮釋了該品牌50餘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物美價廉。

一位曾在加拿大讀大學的中國人稱,十年前在Tim Hortons喝到1元起價的咖啡,現在仍然可以。Tim Hortons的成本控制至今都是本地大學熱衷的經典商業案例之一。

加拿大國民餐飲店Tim Hortons在中國能走多遠?

本土低價戰略難複製

那麼問題來了,眼下的中國餐飲市場,民族民牌、洋品牌眾多,競爭可謂相當激烈。沒了本土光環的庇護,它能否繼續堅持親民路線?它在中國市場立足的根本又是什麼?

所謂本土光環,不外乎長時間沉澱的品牌形象與地域文化的高度契合,就像北京的慶豐包子鋪,上海的城隍廟小吃。作為加拿大的老字號,Tim Hortons的光環來自於它超高的群眾基礎,在加國沒有之二。而在中國,它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舶來品牌,大多數中國人甚至對其一無所知。

沒有了主場優勢,本土市場的低價戰略是否可行?

以溫哥華為例。從今年6月開始,溫哥華所在的BC省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2.65加元。根據Tim Hortons的最新價目表,一份最便宜的牛角包雞肉三明治套餐(含飲料和炸薯片)為6.99元,加上12%的稅,總價約8.4元。換言之,在溫哥華,花費最低時薪的66%就可以在Tim Hortons美餐一頓。

根據中國人社部官網7月16日公佈的最新數據,目前,月薪超過2000元的省份有上海(2420元)、廣東(深圳2200元,廣州2100元)、北京(2120元)、天津(2050元)、江蘇(2020元)、浙江(2010元)等6個。若按每月20個工作日,每日工作8小時計算,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平均時薪為13.8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要複製Tim Hortons在本土市場的價格水平,一份同樣的套餐在中國售價應該控制在9.1元以內。確切的說,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方面,由於勞動力緊缺,且流動性很高,導致中國餐飲業的用工成本一直在漲。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2017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和餐飲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顯示,在所選取的包括快餐、火鍋、小吃等在內的九大餐飲業態中,餐飲百強企業平均員工離職率高達25%,餐飲五百強門店平均員工離職率則高達23.3%。

另一方面,目前中國餐飲行業整體定價標準已經偏高。肯德基麥當勞已無10元以下套餐(早餐除外),受工薪階層歡迎的主流套餐價格集中在15元至20元,在星巴克享用一頓簡餐(咖啡配三明治)則直接30元起跳。

所謂水漲船高,Tim Hortons的中國菜單應該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是略低於行業平均標準,還是與其他的快餐品牌保持一致,或是簡單粗暴等將本土價格直接乘以匯率?拭目以待。

加拿大國民餐飲店Tim Hortons在中國能走多遠?

肯德基、麥當勞or星巴克?

目前在華的洋品牌可大致分為兩類,以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為代表的大眾食堂路線,和以星巴克、Costa為代表的商務休閒路線,主要區別在於品種、價位和用餐環境。Tim Hortons則是個另類的存在,很難將其十分準確地歸到哪一派。就飲品而言,它提供的咖啡等飲料種類比肯德基、麥當勞要豐富,但專業度不及星巴克;就餐食品種而言,正餐、甜點優於星巴克,但沒達到肯德基、麥當勞的水準。用餐環境也介於兩者之間,更像是大眾咖啡館,沒有大排檔的喧囂,也少了些星巴克的情調。

如此看來,Tim Hortons在中國市場的角色定位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要向大眾食堂路線靠攏,豐富主營菜單是必選項,問題是改頭換面之後它的優勢又在哪裡?如果要向中高端市場靠攏,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的親民形象估計是保不住了。

兩難之中,似乎只有另闢蹊徑一條路了。

大膽設想下,考慮到成本控制上的客觀困難,Tim Hortons不必一味與肯、麥打價格戰,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出一款屬於自己的休閒式平價咖啡廳,提供特色快餐服務,以優於星巴克的價格,實現比星巴克更豐富的用餐體驗,鎖定住“90後”和“00後”這批新興的主流消費人群的目光。與此同時,可以借鑑其在美國市場捆綁銷售上的成功經驗,即選定一家已經入駐中國市場的快餐品牌,聯合開店,利用其構建好的營銷網絡和知名度,迅速站穩腳跟。同公司的“前輩”漢堡王就是不錯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