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資深武癡鳩摩智,爲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應該都對鳩摩智這個角色印象深刻,尤其李國麟老師的版本深入人心。他是吐蕃國師並有一個響亮稱號——大輪明王,聽上去像一代高僧,

但其實他貪嗔痴俱全,是一個地道的反派惡僧。他好勝與妄為了大半生,而頓悟與改過似乎只在一念之間,這是為什麼呢。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並不貪財好色,只是醉心於武學,他對天下各派功夫到了痴迷程度,身懷多家武功絕學,會小無相功,精通火焰刀,還能演示七十二絕技,對大理段氏六脈神劍更是到了垂涎欲滴的地步。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著僧服,貌溫良,語謙和,實際自負傲慢,為求武學不擇手段。於天龍寺憑火焰刀戰枯榮大師與“五本”高僧,雖然有偷奸取巧成分,但是能實力對抗,可見他除了自信傲慢,功夫確也不俗。他花言巧語,威逼利誘求六脈神劍而不得,就試圖擄走段正明脅迫其交出劍譜,卻被段譽現學現賣的六脈神劍擊敗,但他仍憑藉自己的狡猾擄走段譽這個活劍譜,估計大部分人都是在這一段認識了國師的強勢為人。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能習得眾家絕技,慧根天分還是很高的,所以在他張揚傲慢的外表下,還有一顆工於心計和喜歡偽裝的心。他口口聲聲說跟慕容博相交甚好,二人相約拿六脈神劍與還施水閣所藏少林絕技互相交流,為了兌現承諾要把段譽這個劍譜燒給慕容博。這段說辭無比真誠,但其實,擄走段譽就是為了自己得到劍譜,還能去還施水閣換取絕技,結果自然未能得逞。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若不是貪念太重,利慾薰心,就不會被慕容博利用。他還是相當睿智的,並非不知道慕容博故意安利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是想挑起吐蕃和大理矛盾,自己好從中為光復大燕獲利,鳩摩智可以想到這些技倆,無奈面對武學誘惑就是忍不住哇。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除了對武功絕學沉迷以外,對功名利祿也有執著追求,

他很看重武林地位,他期待的成就如他自己強調的那樣——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沒幾人,整個武林論自誇就服國師和丁春秋了。他也注重功名,不然也不會出任吐蕃國師,並不遺餘力想幫那個吐蕃醜王子當上西夏駙馬,還為爭駙馬機會被慕容復打到井裡。所以啊,鳩摩智跟慕容家,真的就是互相利用的塑料情啊。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就是這樣一個貪嗔痴三毒俱全的人,在掉落井底走火入魔後,被段譽情急之下吸走畢生功力,醒來突然大徹大悟,心中佛法充盈,悔不當初,決定改邪歸正,一心向佛。

按理說,自己孜孜不倦得來的一生修為,瞬間化為泡影,應該是憤怒而狂躁的,但是鳩摩智只有後悔與傷心,還有突然的頓悟。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鳩摩智本是大智大慧之人,但因一心痴迷武學,心心念念都是武功絕技,心中自然就淡了向佛之念。身懷絕技是他所有,同時也是他所累,他想在自己痴迷的武學上取得無人比擬的成就,才會一心執念求而不得的武功,迷失了本性和佛心。所以當經歷了種種打擊後突然失去了所有,反而覺得輕鬆解脫了。從此去貪,去嗔,去痴,一心向佛,終於成為一代高僧,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天龍八部》:資深武痴鳩摩智,為何會在枯井底突然頓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