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曹妃甸溼地蟹因出產地域而得名,分類上屬於中華絨螯蟹,幾百年前就在曹妃甸沿海溼地生長,其聲名《永平府志》和《灤縣誌》等均有記載。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曹妃甸溼地蟹的生長區域屬灤河入海口九河下梢,生長水域水質清新,植物繁茂,土壤鹽鹼度較高,其生物構成和環境條件特別適合河蟹生長,與其他產地河蟹相比體厚殼硬,黃滿膏肥,肉質細嫩。近幾年,我們曹妃甸河蟹養殖面積達十萬畝,年產河蟹近3000噸,被譽為“中國河蟹之鄉”。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曹妃甸的河蟹之所以好吃,其中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河蟹是人放天養,農民只投放蟹苗,河蟹都是吃河裡、稻田裡的小魚小蝦、水草、微生物等自然長成,真正純野生,無任何飼料汙染,野味十足。與河蟹共榮共生的是曹妃甸蟹稻米,曹妃甸的柏各莊大米早已聞名遐邇、歷久彌香,蟹稻米則是柏各莊大米的升級版,因為養殖螃蟹不打農藥,經過了河蟹純自然的生態循環,提供養料,自然也是綠色無汙染,味道也比普通稻米不知美味多少倍。還是回到溼地蟹,我們曹妃甸溼地蟹是吃稻花長大的,蟹肉自有一種特殊的甜香,想不好吃都難。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來說一下河蟹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蟹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螃蟹含有豐富的鈣、磷、鉀、鈉、鎂、硒等微量元素;螃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自然而然,我們純天然環境下的曹妃甸河蟹不僅味道足,營養價值則更豐富。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再說一說我們曹妃甸的海蟹。曹妃甸地區位處渤海灣畔,渤海灣因為屬於內海,又是冷水海域,所以螃蟹的生產週期長,味道也是完勝南方海域的品種。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曹妃甸的海蟹常見的有梭子蟹、花蓋蟹、赤甲紅三種,梭子蟹長個體長大半斤以上,我們曹妃甸當地稱之為“大黃螃”。赤甲紅我們當地也叫“墨綠紅”或“鐵夾子”。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梭子蟹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花蓋蟹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赤甲紅

三種螃蟹中品質最好的屬大黃螃,特別是禁漁期過後的秋季開始,黃螃到了繁殖盛期,籽滿膏肥,煮幾隻黃螃,滿街飄香。我們這裡家庭宴席或者婚宴、孩子滿月酒等場合不可或缺,有了這道菜才顯得主尊客貴。相比其他蟹種,黃螃肉質軟嫩白皙,飽含汁水、醇香怡人,能讓人真正體味到大快朵頤是何種暢快。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螃蟹是大眾美食,吃法已經很普及,最原汁原味的是蒸或者煮也無須論辯。但我們海邊居民特別是漁民不經意摸索到了很多技巧,比如蒸螃蟹,要把螃蟹翻個兒,背面朝上,這樣汁水不易流失。當然這種蒸螃蟹的技巧,只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原理。對於煮螃蟹,海邊漁民更有見地,還有一種不常見的土做法,只需一隻鍋、一把鹽、一堆柴:鍋內放少量水,放入螃蟹,點燃柴草,蓋緊鍋蓋,然後把水敖幹,熬到鹽水變成鍋底的晶體,螃蟹局部略微焦糊,這種辦法綜合煮、燻、蒸、烤、燒、鹽焗為一體,味道自然補充了單純一種做法的缺憾,其肉質鮮美得不可方物。

「舌尖上的曹妃甸」溼地蟹與大黃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