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專利成果競價會「拍」出502萬

同濟大學專利成果競價會“拍”出502萬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本報訊(記者 董少校 通訊員 黃艾嬌)“請問企業家們還有加價的沒有?”近日,同濟大學舉辦首次專利成果專場競價拍賣會,6宗專利成果現場競價“拍”出502萬元,專利成果完成人與企業共簽署金額為2902萬元的科技成果轉化意向。

此次拍賣會由同濟大學聯合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同濟大學挑選87項專利成果提交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經審核後,成果在交易中心信息發佈平臺掛牌發佈。最終6宗成果有合格意向受讓方進入競價環節。競價環節由交易機構轉移到大學校園,結合傳統的拍賣形式對專利成果現場競價。

其中,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雲輝等完成的基於美特材料無線充電的8項專利成果,起拍價為250萬元,經過多輪競拍,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300萬元獲得這8項專利5年獨家實施許可。

據介紹,該模式是國內採用交易機構競價系統與拍賣形式相結合的創新嘗試,也是國內首次由單一高校集中組織的專利成果競價拍賣活動。

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表示,高校有大量科技成果急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聯合第三方服務機構共同舉辦專利成果競價拍賣會,目的是在高校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產業、市場之間架設一座橋樑,提升高校專利成果的轉化率。

據瞭解,同濟大學正創新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擴展科技成果與產業市場對接渠道,積極打造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運營完整體系。該校發佈專利成果管理運營新體系,包括新修訂的《同濟大學專利管理辦法》,配套開發全新的“同濟大學專利管理信息系統”上線,實現菜單式服務,大大簡化專利申請的流程。

近日同濟大學還聘任該校4名教師為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大使”。這些轉化大使將從地方產業入手,深入企業,幫助企業提煉需求、規劃技術方向,有針對性地向政府主管部門、企業提供同濟大學對口科技成果信息,逐步深入開展同濟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中國教育報》2018年7月27日第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