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十八歲:我眼中有兩個姑娘,一個是朱裳,另一個還是朱裳

十八歲是什麼,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

似乎很難用任何詞語簡單概括,它更像是一個極目遠眺的人生階段,不諳世事的少年人初初有了一點成人的模樣,心底對於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充滿了一視同仁的盼望。

十八歲是一個人生大幕徐徐展開,無論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的年紀。

給我一個十八歲:我眼中有兩個姑娘,一個是朱裳,另一個還是朱裳

馮唐的作品“萬物生長三部曲”,第一部《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被改編成青春網劇《給我一個十八歲》。

這部網劇帶著最真實、難能可貴的青春少年那種未經打磨雕琢的粗礪感,迎面撲來,以群像的方式,講述了以秋水、朱裳為首的少年之間,關於友情、愛情的一系列人生趣事。

將這種悸動與慾望改編成影像,必然要有掩藏亦有延展。

十八歲變得更柔美了,但可能掰彎了馮唐原著的堅硬。但這柔美也正迎合了“少年娘”這一新時代的審美趨勢。

《給我一個十八歲》正如原著作者馮唐筆下那種時而情摯意切,時而玩世不恭的文字風格那樣,在對青春發出狼嚎。

給我一個十八歲:我眼中有兩個姑娘,一個是朱裳,另一個還是朱裳

女生眼裡的校園青春更像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中的純愛系,讓初戀成為一個人自我覺醒的契機,以一種稍顯幼稚卻又誠摯深切的方式為初戀做好準備並靜心等待。

這部《給我一個十八歲》確實是男性視角下的青春驪歌,以秋水的視角,深度還原了一個未經打磨、極其真實的群像式青春。

十八歲的少年們各有各的憧憬盼望,也各有各的紛擾煩惱,很多無端的心緒總是在午夜夢迴的時刻莫名其妙開始萌芽悸動,無論如何總是逃不開關於情情愛愛的揣想與期待。

野性十足、頑劣不羈的男主角秋水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姜文導演《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馬小軍。

都是寂寞難耐的少年,都擅長用自娛自樂的方式緩解十八歲的焦慮和不安,甚至都有牲口一樣的生猛勁頭兒,只不過區別在於秋水骨子裡有著天然的幽默細胞,那種沒有什麼壞心眼兒的悶騷勁兒像極了每個班級中都一定會有的擅長炒熱氣氛的男同學。

而少女朱裳文靜清秀、巧笑倩兮,恰是少年心中最完美無缺的追求對象。

給我一個十八歲:我眼中有兩個姑娘,一個是朱裳,另一個還是朱裳

魯迅曾用“屋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外一棵也是棗樹”來表達自己的沉鬱無奈、百無聊賴,而《給我一個十八歲》的秋水則用“眼中有兩個姑娘,一個是朱裳,另一個也是朱裳”來訴說衷腸。

《給我一個十八歲》以馮唐式的“大尺度”劇情,完成了一次嬉笑怒罵回味無窮的九十年代青春展演。

十八歲的少年時而嬉笑怒罵,時而也會被歲月所傷,但好在人生路途初初開始,壓根兒不存在什麼不可能和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