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清華、北大在中國有多少“生源中學”不得而知,不過以分數為終極要求的高招錄取,勢必引導高中走向越來越極致的高分魔鬼訓練營。高考改革的深水區恰恰是如何找到高考的替代品。清華、北大的錄取標準的改革,將成為中國高考、乃至中國教育改革的風向標。

1

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2018年的“高考狀元”曝光率低,而“感謝貧窮”的河北棗強中學王心儀是少數刷屏的高分考生。

達觀、進取是一種高貴氣質,即便這篇《河北青年報》的報道還是有英模報告的痕跡,但並不妨礙我對王心儀的敬佩。

當我翻看網上有關棗強中學的介紹時,無意中看到“清華大學2017年優秀生源中學”的標牌(估計北大即使沒有掛牌,也會重點光顧),進而知道這個河北省重點中學也在衡水市,與衡水中學、冀州中學並列。

我於是在思考,“衡水系”超級中學學生培養模式的驅動力到底在哪兒?

2

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網上的一些照片顯示,國內重點大學會到衡水各重點中學做“招生路演”(road show)。

高考連接著高中與大學,形成牢不可破的“三角關係”。中國重點大學高招錄取工作的玄機也在於此。

我曾走訪過一所中部地區省級重點中學,校長對本校的優秀學生如數家珍,同時也自豪地說起,國內重點高校為了爭奪人才,在高考出分前一天就會派人到當地“拉關係”,並把獎學金早早地打入高分考生的賬戶。

高考是國家背書,平時成績是學校背書,而“優秀生源中學”的榮譽則是重點大學的背書。

一箇中學認定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重點大學備案,經過高考“達線”(當地的一類錄取線)就可以錄取,輸送優秀生多的高中被授予“生源中學”的金字招牌,超級中學再以此自我標榜,擴大招生。

作為縣裡中考第一名,王心儀被棗強中學“掐尖”,然後再被北大“掐尖”,這樣的故事不斷循環往復。

王心儀的高考路線仍是“從重點中學到重點大學”的按部就班的典型路徑。而且,對於像王心儀這樣的高材生,高考成績、平時成績、學科競賽幾乎三保險,不拿707分的“狀元”成績也應該可以進入北大。

3

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清華、北大在中國有多少“生源中學”不得而知,不過以分數為終極要求的高招錄取,勢必引導高中走向越來越極致的“唯高分論”的魔鬼訓練營。

當年紅遍全國的湖北黃岡中學已經不再是高分高中的榜樣,如今河北衡水中學模式是主旋律,而且已經有了全國連鎖。

高考備考做到“極致”,走向死讀書、軍事化、反人性,也是滿足市場需求,至少家長願意,孩子受點苦怎麼了?考出高分、進了清北就都補償了。

由此,清華、北大向“生源中學”下訂單,要好學生,超級中學自然領會精神,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就行了,保質保量“交貨”。

4

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不這樣行嗎?恐怕不行!

讓清華、北大自己出題,申請清北的學生不用高考了?

這樣一來,考生還要參加“清北自主招生考試補習班”,“增負”還不說,教育部三令五申打擊課外培訓班,這不是創造頂風作案的機會嗎?

讓清華、北大走“牛劍路線”,除了高考,還要增加面試環節?

如此一來,還要專設考點,僅直轄市、省會、自治區首府就夠受了。全國1000萬考生有十分之一報考清北的話,兩校的招辦人員不累死,也得出工傷。

只要主觀類的測試形式(比如面試)引入招生系統,遞條子、託人情的恐怕要單獨成立一個委員會去處理。

信用機制缺失,主觀考核越多,情況越複雜,公平度也就越低。

高考改革的深水區恰恰是如何找到高考的替代品,削弱高考的過度權威,從而引導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緊箍咒。

而這其中,清華、北大的錄取標準的改革,將成為中國高考、乃至中國教育改革的風向標。

清華北大高考招生陽謀:“感謝貧窮”背後的“衡水系”超級中學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