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安徽發出生態檢察「動員令」

2018年8月2日,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本網特稿”欄目專題報道安徽全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檢察工作會議。

8月1日,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召開全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檢察工作會議,發出了打造生態檢察工作“安徽樣板”的動員令。

此次會議雖然是一次專項工作會議,但安徽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薛江武以及三位副檢察長參加,各市院檢察長和偵監、公訴、民行部門負責人也全部到會,足見其重要程度。會議傳達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武漢召開的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會議精神,蕪湖、池州、蚌埠、滁州、阜陽等5個市院分別從不同角度介紹了開展生態環保檢察工作的經驗。

會議強調,要堅持“高站位”,準確把握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形勢和任務,強化檢察機關的責任擔當;堅持“強監督”,樹立問題導向,開創生態檢察工作新局面;堅持“實舉措”,全力打造生態檢察工作“安徽樣板”,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

“當前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已經不是一道業務選擇題,而是各地檢察機關的一道政治必答題。”薛江武在會上說,各級檢察機關應堅持以辦案為中心,因“案”制宜,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懲治、監督、保護、教育、預防等職能作用,確保保護生態環境“最嚴密的法治”依法有效運行,推動保護生態環境“最嚴格的制度”進一步完善。

為全力推進生態檢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把生態檢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各級檢察長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詳細瞭解、全面掌握本地生態環境狀況,親自過問重大問題、親自協調重點環節,靠前指揮,絕不能只當“甩手掌櫃”。

同時,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業務考核,定期分類通報各地辦理生態環保案件的進展情況,工作不力的,檢察長要到上級院說明情況,必要時進行約談。

針對辦案過程暴露出的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問題,會議提出要結合即將開展的內設機構改革,加強內部人員力量整合,配強配足生態檢察辦案力量,也可以借鑑黨政機關幹部交流任職經驗,探索聘請相關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到檢察院交流任職。

為擴大生態檢察的辦案規模和影響,會議提出實行全省總動員,各地檢察機關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方式方法,注意拓寬案件來源渠道,強化打擊汙染環境刑事犯罪力度,強化履行提起公益訴訟職能,堅決消滅生態環境辦案空白點,大力加強辦理生態檢察案件的宣傳報道。

做好“後半篇文章”提升生態環保效果

“強化司法辦案是手段,促進環境治理是目的。辦理生態環保案件,檢察機關不能只強調批捕起訴了多少個人、對多少個行政機關和企業提起公益訴訟”薛江武強調,全省檢察機關要堅持懲罰犯罪與保護公益並重,以提升生態檢察工作成效。

會議提出,要積極探索實踐設立補植復綠基地和增殖放流基地等模式,有效運用“消除汙染”“補植復綠”“增殖放流”“貨幣補償”等生態修復方式,以“量刑建議”“相對不起訴”“提起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等手段督促行為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做好生態檢察工作的後半篇文章,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效果。

要結合辦案情況,深入分析生態環保領域違法犯罪活動主要特點、發案規律和深層次原因,瞭解相關領域社會治理新隱患、新矛盾、新特點,查找制度缺陷和監管漏洞,綜合運用專題報告、信息簡報、綜合通報等方式,及時向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出應對風險的檢察建議。

要在打擊犯罪、形成震懾、傳導壓力的同時,積極運用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督促相關機關積極履職,嚴格生態環境執法,堅持陸地與河湖並重、土壤與固廢清理並重、規範採礦與促進復植並重、保護植物林木與保護野生動物並重,推動司法保護觸角不斷延伸。

同時,倒逼汙染企業增強環保意識,加強企業內部監控與管理,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節能減排,從源頭上有效遏制破壞生態環境事件的發生。

注:內容為原文節選。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審 核丨張 楊

來 源丨人民網

文 字丨韓震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