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高速化、貨運重載化……軌道上的京津冀增速提質

10年前,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C2275次列車緩緩駛出北京南站駛向天津。以此為標誌,京津冀迎來高鐵時代。

10年來,京津冀區域形成了以京滬、京廣兩大高鐵線路為脊樑,石濟高鐵、津保鐵路、石太客專、津秦高鐵為骨架,北京、天津和石家莊、德州東為基點的“矩形”高鐵網絡。全域梯次性配置的“一小時、半小時”高速鐵路路網工作生活交通圈、城市群和經濟帶漸成規模。

10年來,客運高速化,貨運重載化。京津冀區域鐵路交通客運、貨運均取得不菲成績。

客運高速化 近9億人次樂享“高鐵上的京津冀”

7月27日至29日,石家莊的朱女士趁著週末帶孩子到濟南觀賞趵突泉、遊玩大明湖、品當地小吃……乘石濟高鐵列車從石家莊到濟南單程兩小時左右,讓朱女士母子的行程很從容。

去年底石濟高鐵開通運營,實現了京津冀區域“四縱四橫”最後一橫的完美收官,京津冀“矩形”高鐵環形網基本形成。截至7月1日,石濟高鐵增加至24對動車組列車,半年時間發送旅客86.6萬人次。

雄安新區的乘客不再繞道北京換乘。2016年底津保鐵路開通運營,首次實現京滬、京廣兩大高鐵線路在京津冀區域內的橫向連接。2017年,北京南至保定間開行途經雄安新區的動車組,截至目前共計發送旅客75.5萬人次,雄安新區乘客換乘列車更為便利。

作為京津冀區域內集“高普”於一體的雙料軌道樞紐站的石家莊站,自2012年搬遷新客站以來,從最初圖定普速列車69對增容至現在圖定列車225對,其中高鐵和動車組旅客列車147對,佔比65.3%,乘客出行更加高效。

正定機場站作為京津冀區域內首個“一站式、兩運輸”空鐵聯運車站,今年上半年,共發送旅客38.77萬人次,其中“空轉鐵”旅客25.5萬人次,佔比65.9%;到達旅客46.79萬人次,其中“鐵轉空”旅客35.1萬人次,佔比75%。該站不僅實現了高鐵與航空的強強聯合,還豐富和方便了區域內乘客的便捷出行。

隨著2013年津秦高鐵的開通,唐山站進入高鐵時代。2016年以來,唐山站成為京津冀區域內行走既有鐵路線路最多、輻射城市最廣、運行交路最複雜的車站,將我省的邯鄲、邢臺、衡水等8個城市與北京、天津、省會石家莊無縫連接,已逐漸成為京津冀區域內的軌道交通新樞紐。

10年來,鐵路線路的交匯與組網,形成石家莊與北京、天津京津冀軌道交通“金三角”新格局。以三地為半徑,半小時、一小時交通圈、城市群、生活帶逐步形成。“早進京津石,當晚可回家”。軌道上的京津冀,不斷提升群眾出行新體驗。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始發終到列車從2011年的413對攀升至目前的636對,累計發送旅客24億人次。其中高鐵和動車組列車佔比從43.3%提升至58.2%,累計發送旅客8.98億人次,佔比達37.4%。

貨運重載化 從多拉快跑到增量提質

5月20日,京津冀區域內首列重載萬噸列車唐呼線正式開行;6月12日,首趟綠色進京建材專列駛入大紅門貨場……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京津冀區域內路網資源和鐵路運輸大運量、低汙染、低排放、低成本等比較優勢,先後與北京、天津、河北及有關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公轉鐵”運輸。

據不完全統計,半年時間,“公轉鐵”優化京津冀運輸結構,直接減少60噸重載貨車120餘萬輛,大大減少了汽車尾氣汙染,為打贏京津冀全域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建立和不斷完善“95306電商”平臺為切入點,對管內貨運資源進行整體優化和統籌,組建成立覆蓋京津冀全區域的貨運客戶服務部,按照統一受理、統一費用、統一流程和統一標準的模式,敞開受理吸引零散客戶。此外,與京津冀區域內35家大中型重點企業簽訂戰略協議。如此,既確保了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貨物運輸,又為京津冀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2014年7月19日開始,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在全路開行京津冀貨物快運列車,到目前已累計發運零散貨物443.1萬噸,為促進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提供了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綠色物流的新服務、新體驗。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推進海鐵聯運陸橋運輸新模式。目前,從京津冀始發經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4個口岸站的國際集裝箱班列鐵路大通道已基本形成。通過海運轉鐵路過境,產自京津冀區域以及南方沿海地區的食品、家電、傢俱、工程設備等貨物,正源源不斷通過路橋大通道發往中亞、西亞及歐洲各國。4年來,共計開行中歐、中亞“一帶一路”貨運班列2085列。

高鐵線路建設 從“三點一線”到區域網絡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開通運營。當時的京津冀區域,只有這一條高鐵線路,且只停靠三個站(北京、武清、天津三站)。

10年來,相繼有石太客專、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津秦高鐵、津保鐵路、石濟高鐵等10條高鐵和客專線路開通,相當於平均每年都有一條高鐵線路投入運營,京津冀區域高鐵線路也從120公里擴展延伸至近1900公里。

2017年底,京津冀區域高鐵線路“四縱四橫”中的最後一橫石濟高鐵開通運營,使京津冀區域形成了以石家莊、德州東、天津和北京為軌道交通樞紐的矩陣型,京津冀高鐵網絡逐步形成。

“四縱四橫”中的最後一縱京沈高鐵、中國第一條智能化高鐵線路京張高鐵、晉西北與京津冀大通道的大張高鐵……目前,一條條高鐵線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2月28日,京雄城際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黨的十九大後,京津冀區域內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鐵路工程項目。該線路北起京九鐵路李營站,經北京大興區、北京新機場、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其中,北京城區李營至北京新機場段將於2019年9月與新機場同步開通使用,北京新機場至雄安新區段預計2020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北京城區與雄安新區可實現30分鐘通達。

在建的京張高鐵,不僅是全球第一條智能化高鐵線路,同時也是國家規劃實施的“八縱八橫”京蘭通道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2019年底全線通車。屆時,北京至張家口的旅途時間,將從現在的3.5小時縮短至一小時之內。

大張高鐵,作為晉西北連接京津冀的大通道,東接京津冀“北大門”張家口,西連晉北“煤都”大同。其中,河北段懷安站至晉冀省界間段,將在2019年底與京張高鐵同步開通,接入京津冀高速鐵路路網。

京沈高鐵,將華北和東北兩大經濟區緊密相連。開通後與既有的京哈鐵路、秦沈客專和津秦客專等線路實現科學分工、合理佈局,共同構成進出關的多條鐵路通道,北京至瀋陽間的列車運行時間可壓縮至兩小時。京沈高鐵瀋陽至承德段預計2018年底前先行開通運營。以此為標誌,承德將正式步入高鐵時代。京冀段計劃2020年12月底全線竣工。屆時,“四縱四橫”在京津冀區域內完美收官。

到2020年,京津冀區域內將形成以北京、雄安新區為中心,以張家口、唐山、天津、石家莊、秦皇島5大軌道交通樞紐為環繞的高速路網新格局。(記者米彥澤 通訊員徐剛、李溢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