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我今天拖延了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比如我今天就拖著不想寫稿子。

早上8點鐘,我被鬧鐘吵醒,賴在床上刷刷手機,一個小時過去了。然後給自己倒杯茶,坐在電腦前,看著今天要做的一大堆事情:給簽約的平臺供一篇稿子,還有一篇約稿,加上這篇,就是三篇;要複習考試2小時;為了寫稿子,還要看一本書;還要幫媽媽買地毯,還沒選好。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這麼多事,想想就有些頭疼。按照計劃表,我開始寫第一篇約稿,這篇稿子是我不太熟悉的題材,那些難懂的術語讓我充滿焦慮,一會兒起身給自己加點水,一會兒回個微信消息,再上個廁所……我的注意力成功的被這些瑣事轉移了,因此獲得了短暫的放鬆。但事實是,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一個字都沒寫。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了,每次想到不怎麼喜歡的事情都會激活大腦的痛覺中樞,人就會逃到那些令自己更開心的事情中去,獲得暫時性的感覺良好。

壓力越大,事情越緊迫,越容易拖延。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拖延會上癮

拖延就像抽菸,會讓我們上癮。它提供的片刻興奮與放鬆讓你十分著迷,起初你只是拖延了一點點,把上午該做的事情拖到了下午。

慢慢的,在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帶來的短暫滿足感中,你會迷失自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甚至下個周,把複習拖到考試前一天晚上。

但最後你多半在最後的截止日期也完不成任務。

拖延症會損害我們的自信心。拖延的人多半會感覺自己壓力大,累,表現不好,從而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戰勝拖延,迫在眉睫。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戰勝拖延的方法

陷入拖延很簡單,但獲得頑強的意志力可就難多了,因為獲得意志力需要動用大量的神經資源。

很多人試圖用頑強的意志力去對抗拖延,這其實是徒勞無功的。除了增加失敗帶來的挫敗感,你什麼都收穫不了。因為從人性上來說,每個人都會習慣性的趨利避害。而拖延就是從讓我們感覺痛苦的事情上(比如工作),跳到暫時不那麼痛苦的事情上(比如刷抖音),這是符合人趨利避害的本性的。

本性很難改變。

所以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千萬不要把意志力浪費在抵抗拖延上。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那用什麼方法對抗拖延呢?

1.用習慣

比如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總是會無意識的去看看不相關的網頁,等我發現的時候時間過去了。這就是習慣。再比如有些學生習慣放學回家看一集電視劇再寫作業,但很多時間就會控制不住多看了幾集,時間就過去了,作業還沒寫。

試著改變這種習慣,寫文章的時候堅決不打開網頁,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還有大多數人都有的習慣:喜歡早上一起床,先玩一會兒手機,刷刷微信。你可以改變一下,先定時工作十分鐘,然後獎勵自己玩一會兒微信。讓你驚訝的是,這個自我控制的小練習,將讓你的一整天都充滿對抗拖延的力量。

提醒一下:一開始的時候,你會有些痛苦。心裡的那個舊習慣會讓你抓耳撓腮,坐立不安,甚至會放出誘惑性的語言:就先看一小會兒手機,沒事的。

一定不要動搖,要堅持住,直到新的習慣養成。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2.番茄工作法

你是不是經常上網查資料的時候,不一會兒就發現自己跑去看其他網頁了?你是不是經常很想專心思考,但一旦被一條微信打斷流暢的思路之後,就要花上十分鐘才能重新回到專注狀態中?然後事情就開始拖延。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幫你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你可以給自己定一個時間,比如25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內,你要完完全全的工作,不許上網、不許玩手機、不許回朋友的信息。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要是你第一次嘗試番茄工作法,很可能會驚訝於自己經常會有開小差的衝動,但是讓你欣慰的,你會發現重新把注意力轉回到工作上是多麼容易,25分鐘很短,在這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做一件事,幾乎是所有成年人都能做到的,完成一小段工作之後,你可以舒服的往椅背一躺,享受這種成就感。

《拖延心理學》中說,如果你保護自己的反應程序,他最終也會反過來保護你,在25分鐘學習時間鍛鍊,努力寫作業的你,要是想避免受到破壞力最大的信號干擾,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關掉手機,會遠離網絡。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就認真完成當下這段時間能做到的事,不要去想正在做的這份工作這個龐大的計劃,否則會讓你有焦慮感。比如寫文章,你就注意25分鐘內你能寫的就好,不要去想寫完一整篇還要多久。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3.獎勵機制

我們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拖延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下避開壓力的愉悅感,也就是拖延具有“及時反饋”的作用。

那麼,我們要戰勝拖延,就也得給自己一個及時反饋。比如你能否在自己今天沒有拖延的情況下,獎勵自己享用一杯拿鐵,或者去瀏覽自己最愛的網站,或者獎勵自己毫無愧疚的看一晚上電視或者上一晚上網。

習慣的強大之處在於,它能造成神經層面的慾望,要想剋制之前的慾望,那就再來一個新獎勵,只有當你的大腦開始期待這個新獎勵,關鍵的轉變才會發生,你才能養成新習慣。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4.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有時候我們拖延,是因為任務量太大了。過大的壓力讓我們有破罐子破摔的衝動。比如我一想到我今天要寫三篇文章,還要複習2小時考試就很崩潰,就什麼都不想做。

遇到這種情況,可行的辦法是:關注過程。

如果你發現自己選擇逃避,是因為某些困難讓你很難受,這種情況你可以讓自己關注過程而非結果,過程指的是時間進程,以及與時間進程相關的習慣和舉動。

比如說,我要寫一篇文章,我一想到一篇文章這麼長,可能會想要拖延,但如果我不想那麼多,先讓自己坐下來開始寫5分鐘的時間,只寫5分鐘,就會發現容易了很多。接下來,5分鐘又5分鐘,一篇文章很快就寫完了。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5.保持信念

做一件事,你自己要相信這件事情一定能做成。

在改變拖延的習慣時,你可能會發現,一旦遭受壓力和困難,你就會很渴望退回到原先令你更舒適的環境裡去,這時候,只有你對新習慣的堅信不疑,相信自己一定能養成新的習慣能夠幫你渡過難關。

如果你想拖延,就拿你現在想要的未來與你當下的狀態做對比,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擺放一些能讓你聯想到聯想未來的圖片,它可以為你的發散模式增加動力,只要記著,把那些美好的圖景和現實中只剩平庸生活的自己做對比,你就能夠改變現實。

千萬別用意志力對抗拖延了,這裡有更好的方法(親測有效)

曾經有一年暑假,我和幾個同學在一個工廠裡面做暑假工,一天12個小時,特別熱,特別苦,就在那時,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要拿到更多的獎項。後來每次我想偷懶,就把那時拍的照片拿出來看看,讓我相信自己那麼累都能堅持,現在這點困難算什麼,它因此幫我度過了很多個不想努力的時刻,這就是信念的理論。

最後,分享一個有用的小建議,即刻開始行動,這個建議聽起來相當簡單,但良好的開,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改變的過程會有些痛苦,但在讓你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點就中你得到的好處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